凡讲人性,必黑苏联,你有完没完?

2023-09-25     抽屉电影

原标题:凡讲人性,必黑苏联,你有完没完?

当一个人表现出来一种颓废的迹象的时候,或许是这个人的问题,当所有的不同类型,不同背景的人都表现出来一种颓废的迹象的时候,应该是整个社会都生病了。这个逻辑通行于各种各样的影视作品中,当我们想要体现出来一个病态的社会的时候,通常需要一些病态的人群作为支撑,以小见大,最终,通过这些病态的人群进而推演出来病态的社会,这个逻辑屡试不爽。

也因为这个逻辑屡试不爽,所以,当我们看多了这些逻辑组成的电影之后,也就会有一些厌倦,自然也不会给这样的作品再多关注。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就属于这个序列。《爱情合众国》讲述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波兰,此时此刻,正值苏联解体的前夕,人们身上也有着一种沉重的无法去除的味道或者说枷锁一类的东西,这些隐形的东西套在每一个人的身上,整个社会群体都有一种病怏怏的状态,本片描述的是这种病泱泱的状态之下的四个人,他们都有着各自的诉求,但是都没有能在这个社会中有所收获。

《爱情合众国》虽然讲述了四个不同的女性的经历,但是这些经历都是为了凸显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就是面对着苏联的死气沉沉的社会,不愿意就此屈从的人们的各自的不如意。

创作者能有这样的构思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一个已经盖棺定论的事实,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谈论一些观点的,横看成岭侧成峰就是这个意思,因为苏联倒下了,所有的与苏联有着各种各样的仇恨的人自然是痛斥苏联的缺点,以此来表明自己对于苏联的深恶痛绝,从而在谩骂苏联当中获取属于自己的一部分利益。这是一种交换,如果这种交换真正的被融入到作品当中,我们所看到的那些标榜着良心的作品或许也会臭不可闻。

个体能代表群体吗?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只能说个体与群体之间存在着众寡,再好的群体也会有人找出来糟糕的个体,这个时候,你能说整个群体就被这样一个个体所代表了吗?在坏的群体也会有一两个灵光乍现的个体,这个时候,你能说整个群体都是有良心的吗?

可见,这种所谓的看上去合理的指代性,实际上是片面的,同时也不是能说明问题的,苏联解体的结果大家已经都知道,但是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并没有人愿意认真的分析,因此,创作者们不论是秉持着什么观点,大家都愿意认为自己的观点是苏联解体的一部分,且无比的正确,无比正确的原因在于这样的观点之下,苏联真的不存在了,一个不存在了的国家,自然也不会限制任何人评说的。但是我们这些评说真的是真相吗?

就拿《爱情合众国》来说,本片的观点是很明确的,也是很简单的,苏联解体的真相在本片中的展现也是很普通的,那就是整个社会没有活力,整个社会中的人们都失去了笑脸,人们都是有期待的,当这些期待没有办法被满足的时候,欲望促使着人们就会做出来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说片中的这四个女人,他们被表现为都是对于生活有追求的人,但是这种追求在片中,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都是不允许的,只有苏联解体之后,这些追求才会被允许。美名其曰这是解放人类的欲望,这是自由。

然而这是真正的自由吗?人们追求的是什么?或者说我们可以认真看一看,对比一下,片中的这四个女人们都属于什么样得群体。在冷战时期,在苏联解体前,当时的世界主流舆论并不是和平与发展,而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之下的社会并不排斥阶级论,本片中的这四个女人无一例外都属于同一个阶级,那就是小资产阶级,然而构成苏联的大部分人民都属于无产阶级。

如果仅仅是从苏联解体的客观事实来看,我们是否应该看看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们,最最多数的无产阶级人们对于当时社会的看法呢?当然,这其中依旧是会存在这一种一言以蔽之的观点,因为当我们带着观点去看待一件事情的时候,是看不到真相的,看到的不过是对于自己所秉持的观点的一个又一个的佐证。

明白了这个逻辑再去看本片,就没有之前的惊喜了,这一就是一个本着一种观点操行着政治正确的意识形态来将自己伪装成自由民主斗士的电影,说它新?2016年上映的电影,却也是比较新的,说它旧,秉持着一种观点却当作是创作自由,不去看待客观事实,这却也够旧了。如果创作不能自由,而是去作命题作文的时候,我们谈论的创作还是创作吗?

生活如一潭死水,谁都想求安慰,如果将人性的贪欲当作是对于自由的追求的话,那么自由的本质是什么?或许大家并不知道,自由实际上是一个政治词汇,我们捍卫自由的时候,我们真的自由吗?

……

你好,再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ca81e30acce7f96e2e4111dbcc3f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