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国家最像三体人,懂的都懂

2023-12-17     抽屉电影

原标题:哪个国家最像三体人,懂的都懂

在刘慈欣的小说《三体》中,对于三体人的描述之下,我们似乎能总结出来这群人的生活习性以及性格特点。在一个极端不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想要存活下来,三体人所具备的各种各样的属性归根结底都会聚集到一点上面,那就是适应环境,或者说对于固定环境的依存度不高。也正因为对于固定环境的依存度不高,他们才能很自然的对于环境优于自己的地方进行掠夺。

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不稳定催生出来了三体人对于人际关系的淡漠,三体人是没有感情的,有感情的三体人会被当作不稳定因素而处死,且即便是死去,也没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生命的消失,因为脱水的三体人是可以当作食物的。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因为我们今天推荐的影片《河畔须臾》与之相关。

《河畔须臾》是一部日式小清新影片,本片主要讲述了在一个日本的村落之间的聚集点,一群人面对着生死以及生活的各种各样的压力之下,寻找心灵的慰藉,且相互取暖,共同狂欢的故事,本片讨论了生存,讨论了灾难,讨论了团结,讨论了死亡。在这几个话题之下,我们可以结合一下日本的社会现状以及地理环境历史现状,并对于这种类似的小清新影片进行一番分析。如果你能全面的了解整个日本,那么对于刘慈欣笔下的三体人就能融会贯通。这并不是一个虚构的外星文明,而是跟我们的邻居具有某些相似性。

《河畔须臾》中的人永远是阳光灿烂的,这个永远指代的是一个时间维度非常久的时间段里发生的事情,可能他们会有一时的哀怨,但是长久来看,他们总是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化解自己的哀怨。因为日本人知道,外部环境发声巨大变动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因此,他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或者是人为产生的灾难的时候,并没有特殊的专门的花时间抚慰,因为这种抚慰并没有什么意义,可能正当你抚慰的同时,灾难会接踵而至。因此,生存的第一奥义就是活下去而不管情绪。

有人会说,日式的小清新不正是情绪的聚集类型的影视作品吗?可以说是,但这种小清新更多的是对于灾难或者人生的一种安慰剂,它并不承担抚慰的作用,因为灾难太过于频繁,它只是承担麻醉的作用,让每一个经受了灾难的人找一个理由活下去,即使活得很别扭,也要活下去。

个人面对灾难,在应对的时候,自然是捉襟见肘的,因此,日式的小清新向来强调团结,本片中的所有原来属于陌生人的聚集点,在渐渐的熟悉后,大家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团结,这种团结是为了人多力量大,而不被外界过多的影响的团结。因为个体在应对灾难的时候,所展现出来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结之后,展现出来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也不同于我们国家所展示出来的团结,我们的团结是为了实现某一个既定目标而共同奋斗,日式的团结,不过是为了在扩张的时候有更多的依赖。扩张什么?看看三体人就明白。

与此同时,扩张则意味着死亡,小说《三体》中,三体人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是麻木的,因为死亡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自身价值的一部分,三体人死了之后,依旧是可以做贡献的,比如说成为活着的人的粮食,脱水之后是更加方便贮存的。这种高度流程化的方式让三体人克服了死亡带来的恐惧感,也因为没有了恐惧感,死亡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对比本片,你就会发现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片中的死亡最终幻化为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对于死者缺乏起码的敬畏,虽然这有着文化的隔膜,但全世界任何地方对于死者都有一种起码的尊重人,然而在本片中我们看到的这种应该是尊重的行为的时候,却发生了另一种场景,女邻居对于自己丈夫的骨殖,男主角对于自己父亲的骨殖等等,这些亵渎的行为即使是通过小清新的形式表达出来看上去很美好,但是细细的思索一下,这实际上并不是美好的事情。

人对于死者的尊重并不仅仅是用自己所喜欢的各种方式来怀念,而是对于死者有着起码的尊重,对于死者的残存保留最基本的道德观点,而不是随意处置。本片当中怀念逝者的方式无一例外都是现存的人们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而不是对于逝者有一丝丝的尊重所产生的方式,埋在树下,用烟花发射到天上,将骨灰装进酱菜坛子,或者用骨殖自渎等等。这些奇怪且有些变态的方式有一个是逝者自己做出的选择吗?

因此,当我们越来越多的看到这种日式小清新的时候,进而可以联想一下三体人,因为这两者之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喜欢对外扩张,因为自身生存环境的恶劣,使得他们并不具备正常人所应该具备的情感。眷恋情感的人会被当作异类,而对于死亡,只不过是被当作了生活的一部分,而没有任何的敬畏。这一点尤为可怕,二战中的万岁冲锋军,神风敢死队等等,都有一种对于死亡的淡漠,这种淡漠并不是舍身取义的淡漠,而是将死亡当作是工具,未达目的不择手段的的淡漠,可见,变态的行径总让人刻骨铭心。

……

你好,再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c1fd398b20987f55ab443025176aec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