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末日,终于有人反思

2023-12-22     抽屉电影

原标题:新自由主义=末日,终于有人反思

人是如何一步一步丢掉道德的?这可能是现代社会的未解之谜,并没有人能明确的告诉别人,道德沦丧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我们却能切身体会到道德沦丧已经慢慢的滋生到社会的角角落落。当然,并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一种沦丧,反倒是我们越来越月切身体会到这个社会逐渐的变得冰冷起来,或者说对于所有人来说,社会的天平开始越来越倾斜。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世界末日》讲述的就是这种道德沦丧的开端,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以国家为单位就变得不负责任起来,这种国家式的不负责任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我们就能看到一种新的人群越聚越多,什么样的人群呢?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世界末日》讲述了两个小孩子之间的友谊的变换,以及两个小孩子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逐渐发生变化的世界。本片的大环境聚焦在里根总统上台前,一个白人家庭的小孩子原本在公立学校上学,他被父母寄托了希望,然而却没有办法将这种希望很好的延续下去,小孩并不愿意成为父母实现梦想的工具,然而自己却无法在家庭中获得一定的被聆听的权力。唯一理解自己的就是外公,然而外公并不能时时刻刻地跟自己呆在一起。

班上的一个黑人小孩与白人小孩很快的结下了友谊,这种小孩子之间的友谊是肆无忌惮的,然而白人小孩的父母们对于这样的跨越了阶级的友谊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很快,这种排斥有了一个正当的理由,两个小孩在学校里尝试了大麻。于是,白人小孩被迫转校,他与黑人小孩之间的友谊也被拉远了。

在新的贵族学校,白人小孩看到自己的同班同学们虽然表面上很客气,实际上却将人分成了三六九等,他们看不上底层的民众,更加排斥黑人,在这样的氛围当中,白人小孩虽然内心中渴望与自己的朋友联系,但现实中却无法理直气壮地站出来,然而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当他意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时候,他最终勇敢了一次。

《世界末日》看似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孩子之间的故事,实际上依旧是为我们解释了上文的主题,人是如何一步一步的丢掉道德的。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里根总统,这个美国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总统之所以留下了“名声”,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上台后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总结为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核心就是美国放弃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达成的协议,让美元与黄金脱钩。此后,美国可以无限制的印制美元来收割全球的韭菜,这就是以国家为单位的道德沦丧。

而国家道德沦丧了,民众呢?民众自然是会将这种沦丧贯穿至自己的日常生活当中。因此,我们看到的这个美国家庭对于自己的孩子有着怎样的期望?这种期望本身是建立在一种自私自利价值观之上的,他们并不在意小孩子该不该有一个良好的道德为基础,并以此在成长过程城中发挥作用。他们更加在意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不能变成一个被社会定义的优秀的人。而要成为这样优秀的人,必然要具备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是什么?白人小孩后来所在的贵族学校已经通过很多角色的口中提及到了。我们不是一般人,因此,我们要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为自己打拼,且保持我们的形象。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认为,这个世界一切的规则和约束或者是道德都应该为自己让步的,如果不能为自己让步,那么这些框架都应该被打破,至于说打破之后该怎么办?无所谓,有所谓的就是被打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并不认为道德的存在是对于自己的一种提升,而认为道德也是一种约束。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上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才是他们的本质。

片中有一个细节对比,在公办学校,当两个小孩抽大麻的时候,白人小孩的父亲对自己的孩子拳脚相加,然而在私立学校偷电脑被捕之后,白人小孩的父亲却没有任何的责罚。因为偷电脑事件已经明确的昭示了白人小孩现在接受的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人情关系,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便能为自己达成一种方便的事宜。这才是白人小孩父母所期待的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在这种状态之下,白人小孩的将来的命运便已经被注定了。

然而结尾的时候,我们还是看到了一些改变的力量,或许这是创作者面对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表达出来的不满,或许这是创作者呼唤重新建立起来道德所怀揣的一种憧憬。我们看到随着里根总统当选的希望越来越大,白人小孩最终冲出了校园,也许在“世界末日”之前,他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

……

你好,再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4c04ffa6d06ad181874088d8aa5283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