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没有比暖乎乎的被窝里饱饱睡上一觉
更好养神的了
失眠
最近,堂主在朋友圈刷到这样一张图,可以说完整呈现了一名失眠人士逐渐暴躁的心路历程。
看上去很好笑,不过可能只有同为失眠人士才知道当事人的伤悲了=。=
想起来,每个人在求学期间可能都遇到过这么一个极度敏感的室友,TA若要睡觉,你翻书是错,走路是错,呼吸都是错。
而且更惨的是,越是失眠的人,越有决心“今晚要早点上床好好睡觉”,结果整个宿舍的其他人都只能在大好夜色中噤若寒蝉,实在不利于寝室和谐。
像这样的易失眠人士,到底是不是有神经衰弱的问题?要不要去医院看一看?本文就请来擅长治疗睡眠障碍问题的固生堂中医师何江山博士为大家详细解答。
科普
失眠是一种症状,失眠者却不一定都“有病”。
排除生理上的病因,现在越来越多人查不出有什么问题,就是不能好好睡觉。
一般表现为入睡困难,一点点声音响起就辗转反侧——小区里晚归的汽车,伴侣一个翻身,厨房里水龙头漏水,都能成为半宿难眠的由头。
人体无时无刻不在承受外界刺激,但大脑是有自我保护机制的,可以过滤掉没有危害、没有提示危险的声音,一旦大脑这一过滤机制因为某些原因失灵,便容易出现夜间因为一点点声响就无法入睡的问题。
或是入睡后浅眠,一点点声音响起就惊醒;早早醒来,精神不振却无法继续入睡;或者是哪怕睡够了时间,睡醒后也是十分疲惫的状态。
在临床上,这类病人多是中年人,有的是经年累月地失眠,直至身体扛不住才来就诊,有的则是临近更年期,身体激素发生变化导致睡眠问题。
但如今也越来越多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甚至年纪更轻的青少年因为相似的睡眠障碍前来求诊。
对这类患者来说,除了睡不好,生活中并没有其他健康困扰,能吃能喝能工作,也不见得哪里不舒服,检查也往往检查不出来其他问题,所以,这类失眠也经常被称作“阈下症状”,属于亚健康状态的一种。
这类型失眠者往往还有一个共通的特征,大部分是脑力劳动者。可能由于生活、工作甚至是性格上的原因,他们有着不易察觉的精神紧张与焦虑。
当然,失眠不一定都是焦虑造成,但焦虑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失眠的问题。
既然这种程度的焦虑性失眠算不上疾病,那么是不是可以放任不管呢?
如果无法自行调节好,焦虑性失眠将经年累月地影响当事人的睡眠,慢慢摧毁其健康。
47岁的王生是一名从业20多年的机场地勤,经常需要值夜班,工作不允许出错,否则面对的是上司的责难及乘客的怒气。
工作没多久,他就开始出现睡眠不佳的问题。但是由于年轻身体还扛得住,也没有特别放在心上。
机场对于值夜班的同事有休息室,但是王生没有一次能在休息室里睡着,他认为自己是“认床”。
终于,人到中年,王生开始出现极度疲惫、长期腹泻,且极易感冒的健康问题。医生认为他因为长期得不到良好睡眠,新陈代谢和肠胃功能都出现紊乱,全身机能衰退才会如此。
治疗
比较轻微的焦虑性失眠可以通过以下行为处方得到有效的改善。
保证一定量的体力运动,什么运动都行,只要自己能够接受与坚持,以此来让大脑获得休息的间隙——但不要在临近睡觉前运动。睡前一个小时不要吃东西,也不要使用电子产品。
多与他人交流,让心事有疏导的渠道,有些人“心里藏不住事儿”,反而较少出现焦虑及失眠的问题。
眼下已经入秋,由于秋气内敛,平日不怎么失眠的人都可能出现睡眠问题,这种时节,多吃莲子(生莲子、莲子汤、莲子羹都可以)可补脾、益肾、养心,对良好睡眠有一定帮助。
在容易入眠的时间入睡,即晚上11时—凌晨1时。倒不用为了睡个好觉就刻意提前入睡,这样反而可能给自己施加压力,反而更容易睡不着。
保证每天7至8个小时睡眠(14岁-45岁人士),睡眠期间保证“通气”,即一方面卧室环境要有一定程度的通风,另一方面自己的呼吸要通畅,注意是否有鼻炎、睡眠呼吸间断症等疾病影响睡眠质量。
此外,以下两个小练习可在夜间每晚进行,帮助睡眠分散注意力、放松身心,避免睡前思虑过度。
1、脚趾抓地练习
坐着也好,躺着也好,采取感觉舒适的姿势即可,最好将脚趾贴在地面,然后进行脚趾抓地的动作,每晚做200下。
2、呼吸与放松练习
持续吸气7秒钟,呼气8秒钟,暂停呼吸4秒钟——保持这样“7—8—4”的呼吸节奏的同时,把注意力依次集中在自己的头顶、额头、面部等等部位,由上至下,由身体中心至四肢,暗示自己分部位放松身体。
行为处方与睡前练习同时进行一段时间,有助于度过换季睡眠不安,如果这样做了仍不足以解决自己的失眠问题,建议向医生寻求帮助。
像上文提及的王生,在针灸、艾灸治疗一个月左右,睡眠质量便有了明显改善。
失眠不是病,但却不应当忽视。
气温正随深秋逐日下降,再没有比暖乎乎的被窝里饱饱睡上一觉更好养神的了。
祝大家都能有美好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