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流传的“富不过慈黉爷”、“慈黉爷起厝”这两句民谚,撩人心

汕头澄海前美陈慈黉故居 ,号称粤东小故宫,它的中西合璧风格成为侨乡文化名片

曾祥裕 曾海亮

炎夏,骄阳似火,动则汗流浃背。我与弟子阿星深入潮汕古村落,作古建筑调研。潮州流传的“富不过慈黉爷”、“慈黉爷起厝”这两句民谚,吸引我们前往澄海区前美古村,考察陈慈黉故居。

陈慈黉(1843-1921),又名陈步銮,著名潮汕籍泰国华侨,家族经营出入口贸易,号称“暹罗米王”。1903年归国返乡,致力于家乡公益慈善事业。

陈慈黉故居是座巨型豪宅群,始建于清朝宣统二年,历时近半个世纪,集陈家几代人的心血。占地25400多平方米,分设“善居室”、“朗中第”、“寿康里”及“三庐”四大宅院,厅房共506间之多。

我们从风水以及建筑风格对陈慈黉故居的选址和特色作了考察。

从选址来看,前美古村落陈慈黉故居及其中郎第主厅大门庚兼酉,门开巳方,外水归库,出癸口。

这是典型杨公古法风水案例。

从其建筑风格来看属于中西合璧。

陈慈黉故居凝聚了潮汕民居的建筑特色,既保留潮汕民居“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的建筑风貌,又效仿中国古典的宫廷式建筑,富丽堂皇,古朴典雅,在此基础上有机融合西方建筑艺术。

宅第主厅堂为“四点金”布局,双侧火巷(也称双背剑),近似北京故宫东、西宫格式,分若干个小院落,构成大院套小院,大屋拖小房的住宅网络,加上楼梯、天桥、通廊与屋顶人行道,里应外合,迂回曲折,扑朔迷离,令初晤者,如入八卦宫。

四座宅院,各有所属,分别为次子立梅、长子立勋、幼子立桐而建。

郎中第,是为纪念曾官拜“郎中”的陈慈黉之父而命名,清宣统2年(公元1910年)动工,历时10余年始建成。

整座建筑物为龙虎门硬山顶“驷马拖车”式,共4进阶,龙虎门内置舍南、舍北书斋各l座;两厢为平房,四周由骑楼、天桥连接。

有房126间,厅32间。寿康里,民国9年(公元1920年)兴建。格局与郎中第基本相同,与“三庐成犄角之势。有房95间,厅21间,门窗嵌各色玻璃,闪光透亮,金碧辉煌。善居室的主人是陈慈黉幼子立桐,因其早逝,故这座楼宅基本由幼媳一手督建。关于“幼媳”及建造这宫殿式大屋过程的各种传说,更增添故居的神奇色彩。

“三庐”则是族中长辈议事和接待贵宾的场所,因其建筑风格形似书斋、别墅,后人遂称其为“三庐书斋”。

除此之外,慈黉故居还包括“小姐楼”及“永宁寨 ”两部分,“小姐楼”位于慈黉故居左前侧,既自成一格,相对独立,又与方院紧密相联。

从布局来看更显大气。房屋的总格局即以潮汕传统“驷马拖车”的建筑架构糅合了西式洋楼,再以亭台楼阁、通廊天桥作为点缀,更符合现代建筑采光、通风等需要。

我们登上三楼观景台,近瞰田畴绿野,一马平川;远眺浩渺烟波,神清气爽。

这种视觉冲击力,是平洋地低矮传统民居达不到的效果。

从建筑原料来看,超出了过去的土、石、竹、木,有相当部分是从欧洲、东南亚等地运回来的,故而中西结合的风格明显。而内里墙柱、门廊和窗套 ,既有大理石板材,也有钢筋水泥构件;既有潮汕嵌瓷,也有西方的石膏泥塑。

慈黉故居最大特色是汇集了当时中外建筑材料精华,其中大量采用了精美的进口瓷砖瓷片,这些瓷砖瓷片经过近百年的沧桑岁月,至今仍然颜色鲜艳,光彩照人。

建筑材料的改进,对于建筑的保护,至关重要。从装饰花纹来看更丰富。既有传统的花鸟图案,又有西式的几何图形,甚至是英文字母,赏心悦目。

我们考察慈黉故居后的最大感受是宅主为侨胞 ,接受了西洋建筑理念和风格。这体现了潮州海外侨胞,曲张有度、包容并蓄,睿智敏行的处世风格。

相关链接: 曾祥裕, 早年从事中医工作,祖传赣州三僚杨公风水术,兼容各家之长,并对中医内科有研究。

近年来曾祥裕还被马来西亚东方管理学院、澳大利亚风水学院、北京上古传承国学院聘请为讲课嘉宾。他还曾在北京、山东、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广东、云南等地开讲《杨公 风水和养生》以及《人居环境以及建筑风水》,著有《正宗杨公风水丛书》、《杨公古法风水研究与应用》、《杨公造命课择日法》, 并撰写300多万字的风水考察随笔和学术论文,长年开办风水培训班,招收海内外学员近三百人,红五月招生正在进行之中;擅长运用风水和中医养生方法,为海内外不少寺院、道观 及企业、公司和个人做过风水布局和养生指导,收到满意效果。)

(6月1日至6月3日曾祥裕在北京举办 皇家风水考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