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姓十大闪光人物

2020-04-12     陈姓文化

陈胡公,亦称胡公满、妫姓,舜帝之后,陶正遏父之子。



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长女大姬嫁给舜帝之后的妫满为妻,封于陈地,建立陈国,妫满在位期间,修筑陈城,教化百姓,选贤任能,扬善罚恶,励精图治,使陈国位居十二大诸侯国之列。


陈胡公是陈姓得姓始祖,陈胡公后裔,一本千枝,繁衍昌盛,是南方地区和海外华人第一大姓。陈胡公亦是胡姓得姓始祖。


陈胜(?—前208年),字涉,阳城( 今河南登封)人。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联合吴广率领戍卒发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起义,成为反抗暴秦起义的先驱;占据陈郡称王,建立政权。

后被秦将章邯所败,为车夫庄贾所害,葬于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陈隐王”。


陈胜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是中国农民起义第一人。


陈胜率军占领陈郡以后,乃正式称王,定国号为“张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农民建立起来的政权。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约前6)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西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巨大贡献。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于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陈汤)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万卷楼位于四川省南充市玉屏山麓,是陈寿少年成长和晚年归隐之地。据记载:万卷楼始建于蜀汉建兴年间,为三重檐式木石结构楼阁,唐代又在楼前新建甘露寺,形成了汉唐风格的建筑群。

1990年重建。万卷楼占地面积100多亩,由陈寿读书楼、陈寿纪念馆、藏书楼组成,倚山而立,气势恢宏,流光溢彩。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长4.7米、高1.8米的“万卷楼”金字巨匾。在万卷楼主要建筑的门框上,有多副盛赞陈寿的楹联:“千秋笔写千秋史,万卷楼藏万卷书”、“破万卷书求索宇宙人生真谛,修三国志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祖籍颍川(今河南禹州),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建立陈朝(557年-559年在位)。


陈霸先建国之初,“号令不出建康千里之外”,陈霸先一面笼络江左豪族,恢复江南经济,一面征伐北齐,收复淮南失地,政权逐渐稳固。建康都城也在兴工复建之中。陈霸先在位期间,每临军机大事都能确定破敌制胜之道,而处理政务则崇尚宽和简朴,如果不是军旅急务,一般不轻易调发军队。


陈霸先生活俭仆,克勤自律。史称他 “ 常膳不过数品,私飨曲宴,皆瓦器蚌盘,肴核庶羞,裁令充足而已,不为虚费。初平侯景,及立绍泰,子女玉帛,皆颁将士。其充闱房者,衣不重彩,饰无金翠,哥钟女乐,不列于前。及乎践祚,弥厉恭俭 ”。


陈霸先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恢复南方经济,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历史的贡献,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就陈霸先治国、治军、从政、为人的自身品格来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


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陈祎,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市)人,唐代著名高僧,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一说元年)经凉州出玉门关西行五万里赴天竺,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并与一些学者展开辩论,名震五竺 。公元645年玄奘归来,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玄奘将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编写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其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贡献,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使者。


陈振龙(约1543~1619年),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今福州市长乐区)青桥村人。


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密携薯藤,避过出境检查,经7昼夜航行回到福州,即在住宅附近纱帽池边隙地试种。当年,试种成功。振龙后代又传种到浙江、山东、台湾等地。


陈振龙这位祖居福州长乐乡下的秀才,是我国的“甘薯之父”。甘薯,由于当初是由“外番”引进的,所以又称“番薯”。因地下块如瓜,我国北方又称地瓜。甘薯有红、白、黄、紫等多种,可充饥,制淀粉,酿酒。

陈振龙把甘薯引入我国,改善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据古籍记载,荒年时,“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清乾隆年间,甘薯已推广到全国大部分地区。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陈乾生,字仲甫 ,号实庵,安徽怀宁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


陈泽民,出生于1942年,大学学历,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9年,中国第一个速冻汤圆,在陈泽民手中研发出来,并申请了“速冻汤圆的生产方法发明专利”和“速冻汤圆的外形包装实用新型专利”。陈泽民,被公认为中国速冻汤圆之父。


2018年10月,陈泽民被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推荐宣传为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陈日胜,广东省湛江市人,农业科学家,“海水稻之父”、“海水稻的缔造者”。

1986年,陈日胜就发现了一种可以抵抗海水盐碱性的野生水稻,并开始了长期的培育工作。

如果能够在盐碱地里用海水灌溉种植水稻,那意味着什么?中国盐碱地总面积15亿亩,若都能种上“海稻”,按亩产300斤算,每年收成达4500亿斤,足以养活2亿人。

陈日胜正将这个梦想变成现实。(陈浩琪)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Dr8f3EBfwtFQPkduK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