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作者是爱丽丝博耶斯博士(Alice Boyes Ph.D.),一直以来她在学术上研究的重点是如何使用心理学技巧改善日常生活。
在这篇文章中她讲述了如何利用“微习惯”,撬动大的改变。
在本篇文末,我们还设置了“心理体检”服务的入口,如果你也曾经觉得生活一团乱麻,想要改变却无从下手,我们的“心理体检”服务可以帮你 理清困扰的琐事,探明当下的情绪以及心理状态。
如果你愿意尝试,可以下拉文章进入服务。
首先,想请你先思考两个问题
在生活中,你是否有一些 惯性思维?
惯性思维引起的自发行为,有没有帮你在生活里省了一些事儿?
01
“微习惯”
“微习惯”有点类似于“条件反射”,是在特定场景下,人们会做出某些特定的行为。或许你并没有察觉,但其实, 这些“微习惯”能够帮人减轻不少压力。
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微习惯就是和孩子一起出门的时候,总是会带一瓶水。
图片来源:《蜡笔小新》
因为我的女儿才六岁,让她预判出门后自己会不会口渴不现实。有时即使出门前喝过水,她也会在路上问我要水喝,如果没有喝到水,她便会发脾气。
所以,无论我去哪,我都会随身携带着给她喝的水, 以备不时之需。
久而久之,和女儿出门时随身带水都变成了我的一个“微习惯”,这个习惯帮我减少了浪费在思考要不要带水这件事上所花费的精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微习惯给我带来的惯性也越来越大,和女儿出门前我都会无意识地带上水, 不再需要花费精力特意提醒自己要做这件事了。
02
“微习惯”的产生和益处
首先是触发微习惯的情景,比如“出门时给孩子带水”这个习惯的触发情景是“和孩子一起出去”, 也就是说每当某种特定的情境被触发时,后续的特定行为就会发生。
图片来源:《蜡笔小新》
养成习惯有很多好处,但人们通常只在乎日常习惯所带来的益处,却忽略了由某些场景触发的“微习惯”也能给我们带来很多便捷。
微习惯最大的益处是,特定场景下触发的惯性行为通常都会比在同样的场景下临时决策后再作出的行为,对人更有利。 因为微习惯节省了临时决策时所消耗的精力。
03
如何利用“微习惯”帮助自己
首先,想想哪些是你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就能维持的习惯,这些很有可能就是你 已经形成的微习惯,只不过之前你并没有意识到。
识别自己的微习惯,能够了解到微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些规则如何导向了自己日常中惯性且无意识的行为,也可以让你了解到需要人为控制的行为和不需太多控制就产生的惯性行为,有什么区别。
图片来源:《蜡笔小新》
我在这里先用一些我的微习惯抛砖引玉。
如果我在读电子邮件时,因为里面的内容恼怒或焦虑,我会先停下来,在24小时后再重新读一遍。因为我意识到通常情况下,我在电子邮件中读到的敌意、缺乏尊重或缺乏友好, 其实并不是真的,那时的我对邮件的内容可能有偏差。
每次打开袋装薯片的时候, 我总会顺便拿一个食品夹。这样当我吃饱的时候,我就可以直接用食品夹把薯片的袋子封上了。这比我已经吃了一会儿薯片之后,再去找食品夹要方便的多,而且还能减少我继续吃薯片的概率。
图片来源:《蜡笔小新》
tip1:观察自己的生活模式
看看哪些 简单、特定的微习惯能让日常生活运行得更顺畅,以及这些习惯是如何帮你进行的 自我调节、工作或维护人际关系等等的。这里有一个判断的关键点: 有用的微习惯可以帮你减少自我消耗,无论是消耗时间,还是消耗自己的精力。
tip2:确保微习惯里所有涉及的元素都很具体
比如,触发你产生某个微习惯的 情景是什么样子,这个情景又触发了你后续的 哪些行为。
tip3:制定的微习惯不用太难
当想到这个微习惯时, 你有95%的信心这个习惯能够维持下去,是比较好的状态。如此一来,维持这个微习惯不会花费你太多的精力,也不会以为坚持不下去半途而废,毕竟“微习惯”的目的是让你产生“惯性”嘛。
还是觉得生活诸事繁琐、压力山大吗?如果你还是无法理清困扰自己的繁杂事务,无法找到自己得心应手的“微习惯”,也许可以尝试着在心理咨询中 和专业的人一起更深入地探索自己。 如果你也在寻找适合的心理咨询,我们的“心理体检”服务或许可以精准、高效地帮助你。
通过国际标准的心理测评量表系统和 1v1 的深度访谈,我们希望帮助你了解具体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健康服务。
如果你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什么样的心理咨询师是最适合的。
心理体检服务降价为129元啦
本文系编译,原文链接:
作者:Alice Boyes Ph.D.
翻译:yy,Huai,ying,Jane
责编:yy,Jane
心理体检是什么?
点击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