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每个国家的固有领土神圣且不可侵犯,边境线则是两个国家分开的界限。在边境线地区,往往两国会非常认真地对待,看似兵线好像不那么重要,只要过了边境线就到了另一个国家。但是事实上边境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代表着两个国家领土的分隔在这一点上,必须分毫不差,为了能够避免边境冲突,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会在自己的边境线上驻守军队,就连军队每天的日常任务都非常的相似,那就是巡逻。
可我们国家的边境线,它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偏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十分的恶劣,这些边防军人的生活条件也并不是那么好,而守卫好国家边境线这一份工作是那么的枯燥,每天重复着单一的事情,但他又充满了无上的荣耀。一般驻守在国际线上的两国士兵都会相对严肃,因为他们代表着国家的脸面。可在我们国家有一条非常特殊的国境线。两方的士兵加起来一共才50个人左右,而且关系非常要好,闲来无事的时候,还会去串门儿聚餐。
一:中巴国境线
我们通常看到国境线附近驻守的士兵都非常的神圣庄严。可是我们和巴基斯坦的边境线上的士兵却很和蔼,这也让很多网友们调侃,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边境线是最调皮的边境线。因为在这里驻守的士兵加起来才几十个人,和其他边境线不同的是,这几十个人关系非常的好,甚至都以兄弟相称,他们这么做的原因都是因为巴基斯坦和中国两个国家十分的亲近。
巴基斯坦我们又称它为巴铁。早在很久之前我们就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且友谊在一直加深。因为两国十分友好的缘故,这也让两个国家的军人也十分的要好,在边境线上我们国家的军人通常会组织很多的活动,来和巴基斯坦方面军人进行联谊。
事实上,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情不单单能从边境线上看出,在中国人去往巴基斯坦旅游的过程中,你也能够见证巴基斯坦人对中国人的热情,巴铁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我们国家也对巴基斯坦进行了很多援助,也有一部分商人选择前往巴基斯坦经商,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二:教派不同的厮杀
要说起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友谊那可真是说来话长,这中间的故事还离不开一个国家,那就是印度,我们把时间倒回在几十年前。当时巴基斯坦和印度确实存在着一些冲突。而这些冲突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来自于宗教信仰的差异,目前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分别为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早在11世纪的时候,伊斯兰教就传到了印度。并且在印度生根繁衍出了不同的文化,也诞生出了很多不同的信仰。
这些分化的教派由于不同的信仰,也爆发出了很多冲突,平日里摩擦不断,但好在有外敌侵入的时候,这些教派能够摒弃前嫌,共同抵御外敌。等国家安稳之后,他们又开始相互的纷争,世界上有很多地区的战争,就是因为极端的宗教主义,巴基斯坦和印度也是这样。当时有一些思想非常极端的宗教信仰者。他们不满足于肢体上的冲突,开始对自己敌对教派进行大规模的屠戮。慢慢的,这种问题越积越大,最终在克什米尔地区爆发。
三:中国于巴基斯坦的渊源
当时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国家在克什米尔这个地区双方大打出手,就为了争夺地区的归属权,可是这个归属权早在很久之前就已为联合国划分好了。但奈何巴基斯坦和印度对划分的地区都保持异议,所以他们也并没有理会这个划分好的地区。
在1965年,巴基斯坦和印度爆发了第二次战争,这次战争胜利的一方毫无争议,就是巴基斯坦,但奈何印度还是不死心,于是便又一次开战,可是这次站出来,结果却不是很好,两方都投入了很多的兵力,最终打了一个两败俱伤。
自古以来,但凡有两个国家如果爆发了边境冲突,很多国家都是不想参与进来,有可能不但帮不上忙还让自己深陷浑水当中,对于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克什米尔冲突,很多西方大国是保持着中立的态度,根本不想帮助任何一方。而巴基斯坦眼看自己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于是抱着最后一次希望向中国求援。
四:中国的倾囊相助
“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自古以来每个国家它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也是如此。面对着巴基斯坦的求援,我们非常的慷慨,即使当年我们国家的经济也并不是很发达,自身的物资也不是很充裕,但这些都不能阻挡我们帮助巴基斯坦的决心。
在收到巴基斯坦的求助之后,我们不但拿出了很多的物资,为了能够缓解巴基斯坦方面的压力,甚至直接派出了军队开始在我国境内做出对印度方面包围的趋势,中国的这一做法无异在给印度军队施压,很快,印军就从巴基斯坦驻地防区撤离。因为中国的帮助,巴基斯坦很快就在战后当中恢复了过来。至此,两个国家就像铁哥们儿一样,进行了很多的友好往来。
随着时间的发展,两国的友谊也在日渐深厚,有了深厚的友谊,也确实推动了巴基斯坦国内的发展,中国素来有着基建狂魔的称号。中国也并不吝啬,我们也十分钟开援助了巴基斯坦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我们帮巴基斯坦在修建的铁路,这趟铁路一旦修建完成,那么我们中国所生产后就能够更快速地运往中东地区,也能够促进经济的繁荣。
我相信在未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能够更加深厚,中国和巴基斯坦就是在国际社会上实现双赢的典型代表,这种双赢持续的时间往往会非常长久,对两个国家。都有很多的好处。
参考文献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