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中师毕业生,如今在学校扮演什么角色

2019-10-02   小小罗说教育

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1999年前后,全国各地的中等师范学校培养了近400万中师生。离最后一届中师生毕业已经二十年了,这些曾经的中师毕业生,如今在学校扮演什么角色呢?

考上中等师范学校,成为中师生,就意味着跳出了农门,捧上了“铁饭碗”。当时,最优秀的初中毕业生才能考上中师,无数农村孩子为了跳出农门,纷纷把考上中师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

初中毕业之后,上高中的话,还要家长再供三年的书费、学费和生活费,高中毕业再上大学,就需要更多的花费,而考上中师,只交很少的费用,大多数农村家庭都负担得起,从开始上学到毕业,国家每个月都会给每个中师生发放几十块我的生活费,等于国家已经开始给每一位中师生发工资了。一定不要小看当时的几十块钱,上世纪90年代,一个乡村公办教师的月工资也就100多块钱。让孩子上中师,最大的好处是省钱、实惠、见效快,这是大多数农村父母最朴素的想法。

当时考上中等师范学校的难度,并不亚于现在的高中生考重点大学。这些中师毕业以后,像蒲公英一样,飞向祖国各地的乡村中、小学校,生根发芽,为我国的乡村中、小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中师毕业生走上中、小学工作岗位之后,他们是全能的,不论是语文、数学、英语,还是思想品德、生物、地理,甚至是体育、音乐和美术,他们都能胜任,并且做得很好。这些中师毕业生,除了会教课,大部分琴、棋、书、画也不差,并且,如今的他们个个在学校都是顶梁柱。

近几年,老中师生教师退休,部分中师生教师走上领导岗位,或者被选拔进县城教学,新补充的教师以特岗教师和招考教师为主,各个乡村中、小学校的中师生教师越来越少,虽然人少,却个个是精英。曾经的中师生,如今的骨干教师,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散发光芒。

在中国的乡村教育历史上,中师生必将成为浓重的一笔。愿所有中师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更加努力工作,影响更多的孩子,也祝愿所有的中师生,身体健康、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