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杀的两位神童,曾是天之骄子,是什么让他们走上自杀之路

2020-03-25   小小罗说教育

人们一直认为“神童”是一个荣耀的代名词,哪个孩子被冠以这个词,必定万众瞩目,前途可期。但小小罗看了越来越多的例子才知道,“神童”这个词其实也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被世人冠以这个词的孩子,生活的可能并不快乐,他们也并没有多想要成为人们眼中的“神童”。今天小小罗就要说说我国自杀的两位神童,他们曾是旁人眼中的天之骄子,本来大有可为,是什么让他们走上自杀之路呢?

一、海子,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毫无疑问的是这就是万里挑一的孩子,出身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查海生可以说是当代最有代表性的神童之一。可能现在很多年轻人感觉不到,因为如今是一个不怎么崇尚诗歌的年代,但在八九十年代,那个对诗歌疯狂的年代,海子的诗和才情,曾让无数人“沉迷”。

海子15岁考入北大,考入北大的查海生进入了当时比较热门的法律专业,但是我们也不免有些奇怪,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查海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文学创作需要非常丰富的情感以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明显与严谨、理性的法律专业背道而驰。也许是家人希望他报考这样的专业,但是不可否认,查海生热爱的是文学,是诗歌,是美丽的诗和远方。

从1984年到1989年这整整五年的时光,查海生创作了上百万字的作品,但是作为天才总是有他的压力,周围朋友的嫉妒,父母的期盼,导师给予的厚望都无时无刻不压在查海生的头上,巨大的压力使得他没有地方发泄,甚至是随波逐流跟着大众去学习骗子的“气功”,这也导致了查海生的生活从此变得一团糟。不光是这样,查海生的感情生活也是一团糟,这位天才在其一生共有七位不同的女孩在他心中留下了刻痕,然而却并没有一个与他真正的白头偕老,虽然在跟这些女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收获到了温暖与幸福,但是越是美好的东西,破碎时的疼痛就越是撕心裂肺。

海子18岁开始诗歌创作,共创造了近200万字的诗歌、诗剧、小说、论文和札记,其中《亚洲铜》、《麦地》、《以梦为马》等等都相当有名。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遗书中曾写道:我叫查海生,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二、林嘉文,说他是“超级神童”,一点也不过分。1998年出生于陕西西安,被誉为百年难遇的“史学奇才”。17岁时,林嘉文一边备战高考,一边出版了两部重量级著作:《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和《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中国著名历史学者李裕民评价林嘉文的书:此书完全符合学术规范,言必有据,注文长达6万多字;其水平放诸当今有关范仲淹庆历新政较为优秀的论著之列,也是当之无愧的。他盛赞林嘉文是自己见到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最年轻的具有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准的作者,并欣然为林嘉文的书做序。

此外,中国历史学界不少知名学者,如北大历史博士,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贾连港教授都高度评价林嘉文的著作。林嘉文的历史老师甚至表示,自己上历史课都会经常瞄下林嘉文的反应。这颗史学界冉冉升起的新星,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寸头、黑框眼镜、再加一件黑色大衣,同学都叫他“林老师”。就在大家都以为他会在未来做出更大成就时,2016年2月23日,18岁的林嘉文跳楼自尽,据说是因为抑郁症。

他们两位是我国的天才神童,然而天才总是孤独的,这样的话语可能是我们一介凡人永远都无法理解的,可能是由于真的看明白了世界的真理,也有可能陷入了文学的循环没有办法从中解脱,这样那样种种总是让人们为天才而感到可惜,明明拥有大好的前途,明明拥有一片光明的未来却是选择了自杀,实在是让人感到惋惜。对此,大家怎样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