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90后,虽然出生得晚,但我并没有错过港圈黄金时期那些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和歌曲。
我第一次听Beyond是在上小学三年级,虽然我是广东人,但其实我们这里并不讲广东话而是将方言,所以第一次听粤语不太习惯,也听不太懂。
但我的邻居哥哥叔叔他们都很喜欢听粤语歌,常常会跟着音响哼几句。因为音响很好,同时又开得很大声,我第一次被那种重金属摇滚震撼住了。
他们最爱的就是《真的爱你》、《光辉岁月》和《海阔天空》,因此,我对Beyond和黄家驹的第一印象,就是从他们开始。
耳渲目染之下,我慢慢接受了粤语歌并迷上了听《海阔天空》,直到现在依然很喜欢。
那时,有很多像我一样的青少年,被Beyond他们的歌感动了无数次,他们的歌陪伴我们一起成长,特别是歌曲给人们带来积极向上的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永远不放弃的信念,甚至影响了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983年,普通家庭出生的黄家驹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取名Beyond(超越),意为不断超越自我。
同年在《吉他》杂志举办的“山叶吉他比赛”上获得了冠军,但并没有唱片公司找他们签约;
但黄家驹并不气馁,他想到了开演唱会,便开始打工挣钱筹备。两年后,终于在港岛明爱中心租得场地,以地下乐队的身份开了第一场演唱会,叫“永远等待”。
直到1986年,他们才自资发行了首张专辑《再见理想》,其中《再见理想》这首歌,也成为了乐队的队歌。
Beyond走过的每一步路,都充满了艰辛,他们没有强大的背景,却会为了理想去坚持,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退缩。
早期的Beyond多是以英文作品为主,但有一点难得可贵,在当时翻唱泛滥的华语乐坛,他们一直坚持原创。在尝试了艺术摇滚、后朋克、新浪潮、重金属甚至华丽摇滚这些风格之后,他们开始创作粤语歌曲,如《永远等待》、《旧日的足迹》便是当时的作品,这是黄家驹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时针渐渐走向了1991年,那时香港还没有回归,魔岩三杰还没有创造红磡之夜。而Beyond却首次站上了象征香港乐坛地位认可的红磡体育馆。
那时,他们已经拥有了《真的爱你》、《大地》、《光辉岁月》和《Amani》这样优秀的作品。不过,黄家驹和他的Beyond乐队没有想到,正是在这次红磡演唱会上,他们的命运被彻底改变了轨迹。
1991年9月23日,《BEYOND生命接触演唱会》在连续五场之后火爆结束,在红磡台下万千歌迷中,坐着一位从彼岸远道而来的人——日本经纪公司AMUSE的老板大里洋吉。那时候他正大肆拓展公司业务,在日本以外签约潜力摇滚乐队,才华横溢的Beyond成为他们开拓香港市场的首选。
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怀着冷却了的心窝漂远方
Beyond当时答应离开香港进军日本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对香港过度商业化的乐坛早已十分不满!黄家驹就曾有句名言:“香港只有娱乐圈,没有乐坛。”
香港乐坛的不尊重原创和过度商业令四子心灰意冷。
Beyond觉得作为一个摇滚乐队,用心做音乐得不到尊重,总是要上综艺节目,玩一些与音乐无关的游戏竞技,实在是很无奈。他们希望找到一片更大的天空,让他们自由翱翔。
这种心态从他们1991年的作品中,已经显露一二: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紧抱自由
一生经历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光辉岁月》
很快,他们就启程了。
1992年,Beyond将事业发展重心移至日本,同时结束了与新艺宝长期合作的关系。
就在那个时候黄家驹因为与女友两地分隔无法维持关系而分手,因此他写了《喜欢你》这首歌纪念这段恋情。
作为完完全全的新人乐队,Beyond在日本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来到日本的第一天,乐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房子。日本的物价高,房子小,好不容易找到房子,连窗帘都没有,黄家驹躺在地上睡了一个晚上,用报纸铺在窗口上面,外面很冷,挡着阳光。
那时Beyond的生活基本就是在日本录音,回香港宣传,然后再回日本录歌曲的日文版,在日本继续宣传。
成为国际化的乐队一直是 Beyond的梦想,不过由于日本对于音乐制作上的严格要求,加上语言不通,还有他们经常要留在日本两三个月才能回一次香港,最久要半年;而如果没有工作,因为语言不通社交不广,他们的生活闷得让人发慌。为此Beyond颇为消沉了一阵子。
风雨里追赶,雾里分不清影踪
来日本到底是对还是错?自己做出的那些妥协,究竟该还是不该?
背井离乡初来乍到的境遇让Beyond失去了本有的活力,本来滴酒不沾的黄贯中开始借酒浇愁,黄家强靠打电子游戏消磨时间,而黄家驹则在那段寄人篱下的落寞时间里,写下了《情人》、《遥望》这样想家的作品。
“仍是雨夜,凝望窗外,沉默的天际。
问苍天可会知,心里的感觉。
随着岁月无尽爱念,藏在于心里。
像冰封的眼光,失去了方向。”
——《遥望》
1993年5月底,Beyond从日本返回到了香港,这一年也正值Beyond成立十周年之际。抱着对日本歌坛的迷茫和对香港歌坛的失望,于是黄家驹写下了这首记录Beyond十年心路历程的歌曲《海阔天空》,歌词承载了黄家驹与乐队赴日本发展的艰辛与对理想的坚持 ,并收录在粤语专辑《乐与怒》中 。
《海阔天空》具有Pop Rock的所有特征,而且富于斗志,是青春年少澎湃热血在调音台和效果器后被放大的结果。
这首歌曲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永远不放弃的信念。歌中的辛酸、歌中的自由、歌中的不屈不挠、歌中大气磅礴的力量,尤其是在黄家驹去世之后,这首歌和他一样不朽于人们的心中,激励了整整一代人。
1993年6月24日,就在《海阔天空》发布不到2个月之后,Beyond在东京富士电视台录制名为《南原、内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节目时,黄家驹不慎从舞台上跌落成重伤,最后不治身亡。
讽刺的是,当年Beyond正是不愿参与无聊的综艺节目从香港来到日本,却又因为为了学习、争取到更多的资源,他们依旧要低顺于公司,最后更是为了宣传自己不得不上日本的综艺节目,命运就是如此弄人。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海阔天空
在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也促使了名作《海阔天空》的产生。可谁能想到,这也成为他最后一首自己作词、作曲的歌。
对于这首歌,我自己听过几百次,现在会哼唱曲调,也能用蹩脚的粤语“熟练”的演唱。可以说这首歌熟的不能再熟了。
这首标志着Beyond真正走向成熟的作品却成为黄家驹的绝唱,这样残酷的现实也应和了《海阔天空》中悲怆的宿命感。相信很多人拿起吉他,也是因为Beyond。这首《海阔天空》也成为了吉他必练得曲目之一。
每到冬季,看着鸦白的天空,心中都有很多好听的歌做备选,然而听来听去,始终绕不过那首经典中的经典,海阔天空!
Beyond的海阔天空,黄家驹词曲唱,不仅是家驹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明志之作,也浓缩了乐队十年的挣扎与呐喊。
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那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很多人都会放弃曾经的理想,但是Beyond不会!坚持理想,坚持原创音乐,是会感到孤独的,不被人家认可,也是很失落的,但孤独成习惯了,失落的感觉也就变淡了。我心里对音乐的热爱,又有谁能明白我呢。但哪怕只剩下一个人在听我唱歌,哪怕只有一个最懂我们的人,这一切依然值得。
黄家驹曾经说过:“有音乐,就没有世界末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开始感受到Beyond的歌曲中透着的人文关怀和强大的生命力,以及黄家驹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
Beyond四子背着吉他踏进了非洲大陆,为当时还在狱中的全民偶像曼德拉写下了《光辉岁月》;黄家驹在火车上仅用了半小时就写成了《AMANI》,和当地的土著小孩一起生活,教他们唱歌,与他们一起呼吁世界和平...
黄家驹写的每一首歌,都具有很强烈的黄家驹精神和人文关怀,因而喜欢黄家驹的许多人,不止情怀在此,更是信仰。
虽然黄家驹已经去世二十多年,Beyond乐队也已经解散了很久,但每年六月份的纪念日,全国各地仍然会举办纪念音乐会。
他们的歌依然被世人传唱,经久不衰。
海阔天空不单单只是一首歌而已,它已超越了音乐的范畴,08年刘翔北京奥运会折翼的那刻,海阔天空响彻鸟巢。它不仅是感动更是情怀。当一首歌被后人在逆境中无数次唱响时,它不仅励志更有现实意义。
而Beyond他们也已不仅仅是个乐队,已变成一代人的青春记忆、是一代人的摇滚梦想、是一代人的情怀寄托,更是一段永不陨灭的传奇。
希望这首歌和黄家驹精神能够被世人一代代传唱和传扬下去吧!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小银子壁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