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被同人作品潜移默化影响的影视动创作环境和思考

2020-04-08   小银子壁纸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不知道衍生了多少经典影视同人作品,比如《大话西游》。

这部影片源于对《西游记》的改编,《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在这里变成了无赖式的斧头帮帮主至尊宝,由《月光宝盒》和《大圣娶亲》两部组成,讲述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爱情故事。片中以其错乱的时空、荒诞的情节、狂欢化的后现代手法重新解构了整个西游故事,让它再次成为了一部想象力无限的作品,这部片子带来了“大话文化”的盛行。同时这也是周星驰最经典的电影,没有之一。

而《青蛇》是徐克电影美学的一座高峰,同样是一部同人作品,改编自我国民间故事《白蛇传》,《青蛇》虽是原著作者李碧华编剧,但故事主题被徐克拍成 “情为何物”,并从传统故事中以千年道行“白蛇”为主线的视角,修改为五百年道行的“小青”。电影名为“青蛇”,青通情,即有情之蛇的意思。这部电影也的确做到了在欲的背后,无处不是情,当然,佛教禅机也无在其之中闪现。

这两部同人影视作品都是华语电影中的高峰,那么,我国同人作品的发展对影视创作有何影响呢?小伙伴们和小银子我一起来简单探讨下吧!

1、什么是同人文和同人作品

首先,同人文是什么?网上有一种误解:同人小说等同于耽美小说,这是错误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百度百科对“同人文”一词的解释:

其实目前并没有权威的定义。不过大致可以理解为就是借用漫画、动画、游戏、小说、影视等文艺作品已有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基本故事情节和世界观设定加入自己的想法所作的二次创作的作品,这种创作对原文本的忠实程度没有定例,随各衍生文本、图片、影音而定。

文艺点来说,就是将文艺作品中的各种意难平、求不得和放不下的人物和故事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提供一种可能性。这种创作仅为满足个人创作愿望或原作读者的需求,不以营利为目的,纯粹是出于喜爱而创作,也就是“为爱发电”。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同人本义是一种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志同道合的创作行为。

当同人作品中每一个你喜欢的人物都能过着精彩纷呈的人生,能够满足你幻想的那一刻,所有的遗憾都释怀了,这便是同人作品的魅力所在,相信没有人能抵抗。简单来说,就是用已有的人物进行自由创作,产生的新作品。而同人作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原作的生命力。

仙剑同人,侵删

一般同人作品可以分为四个类别,一是针对动漫的同人,比如《火影忍者》的同人创作;二是针对影视剧的同人,比如《润玉》的同人创作;三是针对小说的同人,比如金庸武侠小说的同人创作;四是针对游戏的同人,比如剑网3和仙剑系列的同人创作。

还有一种是关于现实真人同人,不过现在一般的同人文化圈并不接受真人同人小说,同人小说圈内主流意见是涉及真实人物的同人小说不应该归类到同人小说中。

三国同人三国杀图画作品,侵删

2、我国同人作品的发展史

“同人小说”、“同人文学”的称谓虽然在我国出现的比较晚,但是广义上此类文学作品其实在我国古代就出现了。比如我国的四大名著也与“同人”有密切的关系,《金瓶梅》是《水浒传》“同人”;曹雪芹《红楼梦》前八十回为原作,所有续作都是《红楼梦》的“同人”;《三国演义》是《三国志》及历史“同人”……但这些作品中有一部分与真正意义上的“同人文化”还有差距,比如罗贯中和兰陵笑笑生只是为了借原作形象创作自己的故事。

一直到1995年以后水木清华的建立,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我国同人文作者才有了公开发表和相互交流的平台。

Naya在水木清华BBS上发表的《幕后》,就是一篇《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同人,首先在动漫粉中扩散蹿红,算得上国内最早的同人文之一。

而1998年建立的“桑桑学院”是90年代末一个颇富盛名的动漫网站,登载了许多原创作品和最新的动漫消息。

当时备受青睐的原作有《灌篮高手》、《圣斗士星矢》和《银河英雄传说》,一大批动漫同人爱好者们结缘于同人创作,并以此起家。

论被同人作品潜移默化影响的影视动创作环境和思考

侵删

新世纪以后,同人文化开始从网文界溢出动漫界,进入通俗影视剧,甚至形成一种亚文化。

2009年国产网游“剑侠情缘三”(剑网三)公测。该游戏在日后逐渐形成了辐射面广、影响力度大、高度繁荣的同人衍生文化圈,拥有一众堪称经典的同人作品,其中也包含许多优质的同人文学作品。

广义上说,像我开篇所述的《大话西游》和《青蛇》就是同人影视作品。其实同人创作不仅培养起了第一代网络作家,比如马伯庸和江南,又在后来的那些热门IP塑造上发挥了息息相关的影响力。

比如《盗墓笔记》、《全职高手》、《魔道祖师》等作品,粉丝们在各个平台创作和转发大量的CP同人文、同人视频、同人漫画、同人曲和同人视频,助推原作品拥有了漫长的生命期,更走向了大众。

大话西游小龙女

3、我国同人作品的争议与尴尬

同人作品在国内外很常见,但在它诞生的那一刻,便注定充满争议,还有一种尴尬。

同人作品市场一个大问题就是法律空白。这主要体现在同人作品是否是对他人作品的演绎的合理使用?即一个是版权问题,一个则是创作有没有界限的问题。

先说版权,像江南《此间的少年》,便是金庸作品中的人物为原型创作,江南在这本校园小说中,大量使用了金庸作品中的知名人物,比如郭靖、黄蓉、令狐冲等。出版获利不少,为此金庸先生将其告上法庭,最终江南败诉。虽不构成版权侵权。但因为江南以盈利为目的出版,发行量巨大,不正当的攫取了原告本来能够以合理预期获得的商业利益,构成不正当竞争,不仅要公开道歉,还要赔偿金庸188万。这也引起了大众对同人文学走向的一次探讨。

论被同人作品潜移默化影响的影视动创作环境和思考

所以说:同人并不违法,商用即侵权。非商用,那就要看原作者同不同意。

而国外曾经一度风靡全球的虐恋作品《五十度灰》,其实是暮光之城的同人文。作者在出版时修改了主角的名字和部分与原着相关的细节,后来作品被成功改编成电影。这是一个同人作品在商业上转型成功的例子。

二是创作有没有界限的问题,举个例子,比如227大团结事件。虽然我是个武侠同人和动漫同人爱好者,但涉及现实真人的同人作品我是不碰的,毕竟尊重是大家互相给的,且谁都希望自己能被作者美化而不是被污化或丑化。

而且下坠原文妥不妥当不多说,想必已经有法律大佬在科普了,但我想说虽说它原作发在ao3,但作者又把链接放到乐乎甚至微博上引流了,个人认为这样的行为不妥。因为微博这个平台太大,有时候不是发声,而是暴露。

其实这已经上升到了创作有没有界限的问题,创作是自由的无可否认,但自由是有限度的,是以不自由为基础的。虽说文学创作提倡题材、体裁、形式的多样化,包容不同流派,不同的圈层文化繁荣,但作品使用明星真人的名称、明星的角色设定等元素进行创作应当遵循行业规范,符合文化产业领域公认的商业道德,也就是要把握好内容尺度。毕竟纸片人没有人权,和活生生的人还是不一样。

而同人圈对同人作者权利的强保护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保护作者的创造欲和创造力,二是在正规版权方的倾轧下的自我保护。这可以理解,毕竟同人作品文化发展不容易,它或许暂时没有被整个群体认可,但并不应该被反对和污名化。

AO3建立之后,一直在实践着当初的设想。由粉丝运营,不收费,无广告,完全由捐赠者提供财务支持,为全世界同人创作提供了一个保存库,虽然AO3以最大的宽容接纳并承认真人同人创作的合法性,但在其服务条款中依然不忘明文设立“禁止任何作品内容宣传、怂恿针对真人的实质性伤害”等写作禁制。

这次事件越演越烈就在于举报这个行为,如果当事人本人觉得受到了冒犯,那么我支持当事人个人出来维权,但随着事件演变升级,这次事件无疑成为打击报复的恶性示范,因为从始至终,双方似乎从未真正有效地沟通过

最终你的热爱毁了,我的热爱也毁了,且不会让问题实处落在创作上,甚至是扼住了同人创作者的喉咙。然后大家互相网络暴力,battle自杀,而这一切也为同人作品这个圈子带来了很大的争议。

论被同人作品潜移默化影响的影视动创作环境和思考

4、被同人作品潜移默化影响的影视动创作环境和思考

都说:原作是众人的梦,而同人则是私人的神话。因为它诞生于每个人的脑洞,不具备标准化和典型性,你的脑洞有多大,那掌握在你手中的世界就有多广阔,与主流文化不同,其带有一定的反叛性和颠覆性。同时这也本就是一种自发创作行为,目前这个产业链还远不健全,版权问题一向暧昧,大家心照不宣

但随着IP热潮愈演愈烈,同人开始通过付费、售卖、改编影视等方式变现。那么影视圈又该如何规避侵权的尴尬呢?特别是哪些算致敬,哪些又算是抄袭和侵权,商业化与非商业化使用的界限在哪里,是否歪曲原作的价值观,时至今日似乎还存在着争议。

而我国影视行业的同人作品真的不要太多,不说开篇那两个,就比如上个世纪李碧华女士以狄龙和姜大卫两位当时的“荧幕CP”为原型创作了著名的《霸王别姬》,并且其影视化作品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南派三叔也承认《盗墓笔记》最开始是《鬼吹灯》的同人创作。

还比如2019年爆款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哪吒闹海的同人,不仅斩获国内动漫冠军王座,一时之间哪吒和敖丙也成为CP界的新宠。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也可以证明这是一部可以满足大多数观众口味的影片。

而2015年暑期上映的《大圣归来》也是《西游记》孙悟空同人作品,《西游记》的同人影视动作品真的不要太多太多,里面的剧情或人物几乎每年都会被搬上各大小荧屏,进行重新编排演绎。而《大圣归来》这部电影最终获得9.56亿票房,排在中国影史动画题材第5名,也是前5名中唯一的国产动画电影。

近两年,影视推广越发注重“自来水”,越来越多的“官方”会对同人创作会进行配合、鼓励与引导。上述作品的火热又推动了另一批同人衍生作品的诞生,可以说,只要有热爱在,有创作在,那么同人便将永远都在,而这批同人作品也成为了原作营销最有战斗力的“自来水”。

由此可见,这种以同人创作为始的优秀创作作品,依赖当代社会文化大环境中的思想主流,本身具备被主流文化认可的价值观。而这些优秀的同人作品不仅能够带来有益的审美体验,还极大的推动我国文学领域和影视动领域的繁荣,且同人圈层对内容本身的喜爱,无形中在线性时间下达成内容传承,成为吸引路人的自来水,可以迅速出圈,甚至带火原IP本身。

但同人作品在传播以及使用过程中,也需要谨防触犯法律红线,与此同时,还有些同人恶搞创作中存在着低俗的倾向,这也是同人作品面临的最大困境。

论被同人作品潜移默化影响的影视动创作环境和思考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小银子壁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