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黎城有个东仵村,这个村子可不简单

2019-06-14   山西农村老三

提起东仵村,大概很多人都对其不甚了解。印象中,只知道它是西仵乡的一个小村,不依山,不傍水。全村一百几十户人家,三百余口人,人均耕田2余亩,紧临309国道,距离县城大约10分钟车程。但是谈到上党落子,黎城人,甚至上党人却并不陌生,它是晋东南地区梨园界的一枝独秀。

晋东南地区流传着两个剧种,上党梆子和上党落子,当地人俗称梆戏和闹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就是听着这两种戏长大的。历经沧桑的发展,这两种戏不但在演技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在生旦净丑各个行当,涌现出一个个德艺双馨的艺人,而且在传播仁义礼智信中华传统伦理道德上寓教于乐,弘扬真善美,追求正能量,深得当地人喜爱。


说到这里,如果你认为东仵村与落子剧风牛马不相及,那就是孤陋寡闻了。你可知道上党落子就是起源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


据《黎城县志》记载,清道光年间,东仵村李锁柱师承从武安逃荒至此的农民喜顺学习武安落子唱腔,在此基础上融合当地语言、民歌,于1842年前后发展成饱含浓郁黎城乡土气息的剧种。





上党落子形成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上党各地纷纷组建了戏班,此后,经过不断改进,

表演艺术日臻完善,活动范围遍及上党和周边地区,鼎盛时仅上党各县就有几十个戏班,经常上演的剧目多达上百个。


上党落子形成距今已有170多年了,李锁柱离 开我们也已150多年了,历经漫长岁月,社会变迁,落子剧始终植根于上党人民心中,经久不衰。




如今,当你走进东仵村,平整光滑的水泥路,干净整洁的街道,崭新的二层村委办公楼,宽敞的文化健身广场,处处呈现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置身文化广场,看着落子剧的起源简介,欣赏着一幅幅戏剧行当的人物脸谱;走进李锁柱文化大院,参观一个个展厅,一件件文物陈列品古色古香,记录着历史,诉说着过往;驻足李锁柱故居,睹物思人,油然而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