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指出,医疗卫生人员学法用法成绩将作为年度考核等的重要依据;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若涉及法律问题,应加强对服务对象的法律提示;各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开展各类法律法规宣传培训……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卫生健康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旨在提高卫生健康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法治素养,增强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有机融合,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01
医疗卫生人员学法用法成绩
将作为年度考核等的重要依据
《规划》指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本单位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把法治建设要求融入管理运行的全过程。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要加强对医疗卫生人员学法用法的考核,结合实际将考核成绩作为年度考核等的重要依据。
02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若涉及法律问题
应加强对服务对象的法律提示
《规划》要求,医疗卫生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疾病防控过程中,如涉及相关法律问题的,应加强对服务对象的相关法律提示。围绕卫生健康系统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执法人员和专家学者进行权威法律解读,广泛开展宣传讲解,正确引导舆论。
针对不同职业人群、老年人、妇女等,加大职业病防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提高其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积极利用国家宪法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各种卫生日、相关疾病防治日(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敬老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和义诊等活动,组织开展系统内和面向社会的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对与卫生健康领域相关市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依法经营的能力和水平。
03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
开展各类法律法规宣传培训
《规划》明确,各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医疗卫生人员法治教育,要将卫生健康法律法规纳入新入职人员培训、继续教育以及日常业务培训中,切实提高医疗卫生人员依法执业、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要适应医疗卫生人员不同岗位特点,特别是窗口服务人员、临床医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
加强卫生健康系统从事科研工作人员的医学伦理、科研合作、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对社会办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法治教育,促进依法诚信经营管理和依法执业。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等法律专业人士的作用,对新出台法律法规及时开展教育培训,针对单位内部发生案件及纠纷、依法执业自查发现问题、法制审核中发现问题开展有针对性普法,举一反三,推动法律进科室,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04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
创作个性化普法产品
《规划》表示,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提高普法质量,形成法治需求与普法供给的动态平衡。在巩固培训、报刊、板报、电子显示屏等基础普法宣传阵地的同时,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推进智慧普法,拓展普法平台,丰富普法方式,讲好卫生健康法治故事。适应医疗卫生人员的工作实际,开发适合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普法短消息、短视频、短案例、短警示,增强普法覆盖面和可接受度。
鼓励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创作个性化普法产品,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坚持效果导向,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增强医疗卫生人员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使普法更接地气。
05
到2025年基本形成
卫生健康系统普法工作体系
《规划》对卫生健康系统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原则、重点内容、重点人群、重点任务、组织实施等作出顶层设计和部署,是指导今后五年卫生健康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制度规范、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的卫生健康系统普法工作体系。
此外,《规划》还明确,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经费纳入本级预算。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要支持本单位普法工作开展,保障普法工作必要经费。要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
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完善普法责任清单制度,细化普法内容、措施标准和责任。
推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促进各医疗卫生机构加强本单位人员学法用法,加强对服务对象普法力度。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