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这一点在剑文化上得到很好的呈现。剑是古代武器中最常见一种,它们开双刃身直头尖,横竖可伤人,击刺可透甲。凶险异常,生而为杀,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武器。我国五千多年的发展史中,剑几乎贯穿了整个过程,为我国研究历史发展轨道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也正因为如此,我国才如此重视从墓中出土的剑文物。
要说我国考古史上最出名的剑是哪一把?毫无疑问一定是越王勾践剑。这把剑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的青铜随身宝剑,属于我国的一级保护文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1号中,现就珍藏在湖北省博物馆,是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是短兵器时代中制造水平最高的宝剑,同时也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被誉为“天下第一剑”,对了解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和文字有重要价值。
1965年湖北省江陵区遭遇了连续两年的干旱,国人的生活遭到严重影响,为了改变现状,我国政府决定从荆门漳河修一条水渠,引水灌溉那一带的部分农田。做好准备工作后,所有的百姓都投入到挖渠工作中,当水渠延伸到纪南城西北7千米处时,有工人发现这里的土质与其他地方有着很明显的差别。这点引来了考古专家的注意,并在地下找到了一座巨大的古代陵墓。这座古墓就是赫赫有名的望山楚墓群。
古墓的规模非常宏伟,出土的文物更是丰富得让人眼花缭乱,其中在主墓室内棺尸首骨架的左侧,发现的装在漆木剑鞘内的青铜剑最是瞩目。这把剑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正面还刻有“越王鸠(勾)浅(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
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这把剑的宝贵价值,鉴定身份后这把剑就一直珍藏在湖北博物馆,直到1994年8月24日,越王勾践剑被在新加坡举办的”战国楚文物展“展览会负责人借走。这是越王勾践剑第一次出国展览,也是最后一次。为什么怎么说呢?因为我国在收回这把剑的时候发现剑身上竟然有一道明显的划痕,难道这把剑在现场发生了严重事故?
原来在拆展的工程中,一位新加坡工作人员操作不慎,导致一块有机玻璃柄卡在坚韧上。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位工作人员在意识到自己操作错误的时候,不仅没有停下解决问题,而是使用蛮力将神剑抽出来,最终造成剑刃出现了一道长0.7厘米、宽0.1厘米的伤痕。虽然这道划痕只有“轻微损伤”,但国人却为此心痛不已,表示以后所有文物都不会再外借。
现如今,越王勾践剑不仅不外借,在本国也很少展出,即“藏而不展”让许多文物热爱者心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