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订婚,20岁被离婚,老人掏光家底培养的女婿根本不碰女儿

2023-11-19   一画书画

原标题:10岁订婚,20岁被离婚,老人掏光家底培养的女婿根本不碰女儿

女人在情感中大多都处于劣势,特别是身处在旧社会中的女人,往往成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顾少川的第一个妻子张润娥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

一、幼年订婚

顾少川在他自己的自传中曾对自己四个妻子对他的影响分别用两个字做过概括,不同于第二任妻子的“主贵”,第三任妻子的“主富”,第四任妻子的“主爱”,他对张润娥的评价则是毫无感情的“主命”。

“主命”的意思,就是二人的结合都是因命运的捉弄,双方无可奈何的妥协。他将之视为意外,甚至是封建社会对他的残害。

可怜张润娥何其无辜,懵懂年纪被订婚,豆蔻年华被离婚,连爱情的美好都不曾体验过一丝一毫,就已经成为下堂妇了。

1890年,张润娥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叔姥爷张云骧是上海特别出名的神医,父亲张衡山在传承了其叔父医术的同时,还会一点面相之术。

张衡山就这么一个宝贝女儿,自然是宠得厉害,平日里都当宝贝一样捧着,就怕自家闺女受一丁点委屈。

可能做父亲的想得都比较长远,张衡山每每想到等自己老了,无法再给女儿最好的疼爱和优渥的生活时,总是愁得睡不着觉。

他得早早为女儿的后半生幸福做好铺垫才行。

也正在这个时候,好友顾晴川家的小儿子生病了,请他上门诊治。

当时的顾少川年仅十二,可待人接物却十分得体。哪怕因为生病脸色有些苍白,可那双剑眉星目,却给张衡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将顾家小子的病治好后,因为打了多次交道,张衡山对这孩子是越看越满意,凭他那还能拿得出手的相术,他看得出来这个孩子未来是有大机缘大出息的人。

于是,张衡山心里有了一个想法。他想为自己的女儿与顾家小子定个娃娃亲,先把这未来的人中之龙变成自己的女婿,女儿的后半辈子就有着落了。

说干就干,张衡山跑去与顾晴川商量,两个老爷子都觉得这门婚事不错,立马就拍板订下来了。

那个时候,顾少川12岁,张润娥10岁。

二、情愫暗生

这之后,顾少川也时常去张家做客,偶然间也能瞥到一眼自己那命定的小未婚妻。于当时的他来说,好像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不过就是多一门亲戚走动罢了。

可对10岁的张润娥来说,这个偶尔出现在自己家的男子,就是自己未来的丈夫了。她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若不是优秀的男子,根本入不了她的眼。

可偏偏,这少川就恰巧撞进了她心底。她开始默默期盼自己快点长大,这样就能早日成为他的妻子,与他举案齐眉,相濡以沫。

当时顾家的条件大不如前,顾父原本是想着将在育才中学毕业的顾少川送去商行里面当学徒,以后能做个商人维持生计的。

可亲家公听见他的想法立马就制止了,表示这个孩子是将来有大出息的,万不能因为他们二人就断送了大好前程。于是自掏腰包,将顾家小子送进了当时全上海最好的圣约翰大学。

在这所西方学校学习了四年,顾少川整个人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接触到的人都是非富即贵,且个个宣称要做独立的人,要有独立的思想。顾少川觉得自己也应当有更高的追求,于是便想到了出国留学。

此时的张润娥已经14岁了,她经常听父亲提起自己的未婚夫在学习上如何刻苦,又是怎样聪慧过人。她开始觉得有点自卑,好像如今的自己显得太过普通,有点追不上未婚夫的步伐了?

紧接着,她又听到父亲说未婚夫想要去国外留学,父亲为了支持未来女婿,甚至变卖了部分祖业才凑够了高昂的留学费用。据说那笔钱可以让普通家庭的孩子不愁吃喝一辈子。

父亲告诉张润娥,等少川留学回来就能和她成亲了。但少川在国外洋墨水吃得多,有些小脾气,对她这个未婚妻也提了不少的要求,希望她能放足,并且学习英语,这样二人将来的交流才不会有问题。

张润娥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她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要学英语才能交流,难道出国几年少川就不会说中文了吗?可她仍然愿意为了少川去改变和学习。

三、悲剧婚姻

眼看着张润娥已经出落成标致的大姑娘,可顾少川却仍没有回国成亲的打算。不仅张衡山一家有点慌,就连顾家也慌了。

毕竟自家儿子可算是掏空了亲家公的家底才培养出来的,这要是孩子一出息就当了负心人,那他们老顾家在外人面前怕再就抬不起头来了。

于是顾家想方设法地叫顾少川回国,甚至顾父还装起了病,等将顾少川哄回国后,又以死相逼让他立即与张家小姐完婚,给人家一个交待。顾少川无奈,只能被迫接受这门包办婚姻。

而此时的张润娥根本不知道这些内幕,父亲只是告诉她她快要出嫁了,让她准备准备。她那颗思念了未婚夫多年的心,再次怦怦直跳。

婚礼顺利举行,张润娥穿着凤冠霞帔坐在喜床上满怀激动地等着自己的丈夫,想象着婚后二人美好的生活,还未饮交杯酒,人却已经醉了。

可一直等到第二天天明,张润娥也没有等来丈夫。后面丈夫才闪躲着说自己喝醉了,怕影响她休息于是去了另一个房间睡觉。

张润娥信以为真,尽心照顾着宿醉的丈夫。与丈夫一同去拜见公婆兄嫂,没有半点不悦。

可第二天晚上,第三天晚上,接连几天晚上都不见丈夫回房,张润娥就明白,丈夫或许并不愿意娶自己?

她得知原来这几天夜里丈夫都躲在婆婆房里,觉得实在是太不雅观,于是劝丈夫回房睡觉,表示如果丈夫不愿与她同床,二人可以分床睡。

一边是父母苦口婆心的劝说,一边是娇妻深明大义的理解,顾少川不好再继续躲下去,同意回房睡觉。他睡床,张润娥打地铺。

就这么的,在外人看来本是佳偶天成的一对,实际上却结婚数日连手都没碰过。

顾家父母以为儿子儿媳已经同房,便放下心来,不再拘着他,同意他继续出国读书。但只有一个要求,必须带上儿媳一起,夫妻二人不能分开。

顾少川只得答应,带着懵懂的张润娥前往美国。哪怕是在去美国的船上,也仍然坚持与张润娥分床睡。

张润娥内心无比苦涩,却也只能当作丈夫是暂时还不了解自己,相处得久了,定然会接受她的。

可谁知等到达美国后,顾少川直接将她拜托给费城的一对夫妇照顾,而他自己却直奔纽约,将新婚妻子就这么丢一边了。

最令张润娥难受的是,顾少川一直对外人称她是他的妹妹,偶尔来看她也总询问她将来有什么打算,英语学得如何了。从来不曾关心过她一个女人,在陌生的国度生活得好不好,会不会害怕,想不想父母亲人。

在美国待了一年,顾少川终于还是提出了离婚。对她说着二人的婚姻是如何的荒唐,他是如何的被迫,她应该有如何的独立人格,自己还年轻有着怎样的抱负不想被婚姻束缚……

顾少川说了很多很多,张润娥只默默听着,回应不出一个字。因为她早已经被“离婚”二字吓慌了心神,不敢相信这个事实。

那些她想象中的二个人的美好被现实彻底击败,她甚至还来不及让丈夫发现自己的优点,就要被丈夫无情地抛弃了吗?

她不明白,如果二人的婚姻真的是一场错误,那为什么丈夫出国前不提出退亲?为什么丈夫还要以准女婿的身份接受父亲的资助?为什么后来又还要娶她?丈夫到底明不明白离婚对一个女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既然是错,难道不应该从一开始就拒绝吗?她找不出自己到底错在哪里,难道就因为她小时候裹过足,没学过英文?可她后来不是放足了吗?不是开始学习英文了吗?她到底差在哪里?丈夫都未曾与她交流过,是怎么发现两个人没有共同语言,无法沟通的?

想不通一切,可顾少川要离婚的决心很坚定。张润娥既伤心又绝望。但她不是喜欢死缠烂打,自降身份的女子,既然你不爱,那我便放手。

一年后,两人签好离婚协议书。签字前,张润娥做出最后的尝试,问顾少川离婚后自己应该怎么办?

谁知顾少川说她可以继续留在美国求学,或者也可以回国教书,反正要做一个独立的女性,不可依附他人。

张润娥死心了,乘上回国的客轮,孤身一人迎接着即将出现的狂风巨浪。

四、出家为尼

这一场维系了仅一年多的婚姻成为了张家的耻辱,无数嘲笑,谩骂,诋毁都涌向张润娥。她没有说顾少川一个字的不好,默默替他承受了一切。

正当张润娥打算重拾信念,好好生活时,父亲张衡山却因承受不了这样的屈辱,抑郁而亡。死前对女儿愧疚不已,说自己会看人生,却看不懂人心,害了女儿了辈子。

先失至爱,又痛失至亲,双重打击下,张润娥觉得人生了无生趣,直接在陆家观音堂剃光了头发,做了尼姑。

如果只是如此,张润娥或许慢慢也能走出来。可谁知不到两年,他就再次高调与前总统的女儿结婚了。这让张润娥悲愤交加,在家人的劝说下,将一纸重婚的状纸递上公堂,哪怕不能把顾少川怎么样,恶心一下人也还是行的。

一个善良纯真的女子,就这么被毁了,一生吃斋念佛,再无半点生趣。甚至连一张与顾少川的合影都不曾留下。

参考资料:《顾维钧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