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蜀汉后主刘禅,因为“诸葛亮被其累死”、宠信宦官黄皓、轻信谗言欲加害继承诸葛亮遗志的姜维、邓艾大军兵临成都后举国投降,从而葬送了刘备辛苦创建的蜀汉河山以及最后的乐不思蜀等一系列事件,导致后世君王臣民对刘禅大加批评,指责其昏庸无能,千百年来更是被冠以“扶不起的阿斗”用来形容无能懦弱之人。
今天不是为刘禅正名,而是还历史以真相,让我们知道历史上那个真正的千古明君刘禅,而不是提到刘禅的时候,想到的永远是“扶不起的阿斗”“傻子”等形容词和代名词。
民间一直流传一句话“因为刘禅的无能,最后诸葛亮被活活累死”,记得当时上学时候,语文老师也是同样的论调,可见这种观念的“深入人心”,诸葛亮真的是被刘禅活活累死的?信奉这句话的人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出师表》里面明确提到:自受先帝托付以来,夙夜忧叹,恐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攘除奸凶,北伐中原,兴复汉室。“
最后积劳成疾,死在了北伐的途中,诸葛亮是因为完成先帝遗愿,故而积劳成疾,殒命军中,并非因为辅佐刘禅而累死,这第一个黑锅,刘禅不当背。
这一点就更加有点牵强了,宠信也叫亲信,古往今来,但凡人类,谁能没有个亲信之人?凡人尚有,何况一国之君!一个照顾自己生活起居,为自己打点日常事务,堪称左膀右臂的人,皇帝宠信宠信难道也成过错了?难道不去关心,不去体恤一个把自己照顾的无微不至的人,这样的行为才值得被称赞?
刘禅既没有给黄皓至高无上的权力,又没有偏听偏信进行杀戮,只是在日常生活上亲近一点而已,这一点无可厚非,所以这第二个黑锅,刘禅也不当背。
在加害姜维这一点上更是无中生有,完全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面通过艺术的形实把刘禅描写成一个昏庸的君王。姜维作为诸葛亮唯一的兵法传人,刘禅对他只有重用何来加害之说?倒是姜维劳师动众,连年北伐,搞得蜀汉民怨沸腾,官员弹劾,刘禅作为一国之君,力排众议,一如既往的支持,对姜维在朝堂的地位起到了很大的巩固作用,此为第三个黑锅不能背。
当时邓艾偷渡阴平成功之后,刘禅的第一反应并不是投降,而是积极组织兵员进行抵挡,派出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进行野战阻击,在诸葛瞻兵败自杀后,随着邓艾对成都的围困,当时的蜀汉已经朝中无人,刘禅也已明白蜀汉气数已尽,进行抵抗下去只会加重百姓和士兵的伤亡,故而不得已进行投降。
一个国家的灭亡是不会仅凭着个人喜好,书生意气决定的,大趋势的到来从来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深深明白这一道理的刘禅也正是站在百姓和士兵的角度出发进行考虑,不失为贤君明主之典范,此为第四个黑锅不能背。
在关于这次事件上面来看,明眼人都能理解,当时整个人都已经被司马昭所控制,毫无任何基础的刘禅难道还能不自量力的告诉司马昭我想回到故国?这无疑是自取灭亡,但凡稍微有点头脑都不会如此愚钝,假如刘禅真的表明心迹,想要回到属地蜀地,那才是真的傻子。
这样回答以来可以明哲保身,二来可以以静制动,倘若形势发生变化,还可以卷土重来,只不过历史没有给他第二种机会的出现,一个自幼在战乱之中经受苦难而长大的人,绝非后世所传是一个”扶不起“之人。
至于一代千古明君被后世叫了1800多年”傻子“,无非是后世帝王为了强化诸葛亮的忠义而故意把刘禅弱化成了一个”弱智痴呆“的形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