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进还是后退,这是一个问题,站在历史的车轮上,我们自然希望一切都是越来越好的,但现实中发生的故事并不会按照人类的意志来转移的,当历史开始停驻,甚至开始后退的时候,我们面对它还会有什么面目?期待的一切慢慢的成为了过眼云烟,而眼前的一切却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时代还会滚滚向前吗?或许这只是人的一种期望,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使命该有多么的丢人。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部讽刺电影,而且全片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符号以及指代镜头,看来对于没有历史素养的观众来说是一种折磨,本片就是《为年轻的刽子手辩护》。这是一部捷克六十年代的电影,同时也是捷克在经历了布拉格之春之后的电影。
本片用一个现代格列佛游记的故事展示了很多社会上的乱象,这些乱象最终指向的是苏联时代对于普通的捷克人的一种压制,这种压制已经超出了苏联建立的初心使命,最终用一种荒诞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故事的讽刺意味愈发的浓厚了。
穿着衣服却死于路边的兔子,本着研究创造的高等学校的学生却没有一个人能说话等等,这些指代性的元素基本上反映了当时捷克的一些知识分子对于苏联处理布拉格之春事件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带有浓浓的讽刺味道在里面,同时也再一次向着历史发问,代表着知识分子对于历史发问?历史还是朝前走着的吗?我们的历史真的是滚滚向前吗?
不论是什么时候,这种发问都是有意义的,同时也是合适的警醒,而要理解这种在本片中无处不在的发问,我们首先要弄懂布拉格之春究竟代表着什么?
如果说苏联是一种社会制度的标准,那么布拉格之春代表着的就是对于这种制度的一种扩宽,什么扩宽呢?就是根据捷克自己的国情对于制度的一种适应,而不是照搬苏联的标准来执行。这个不难理解,每一个国家都有每一个国家的历史,每一个国家也都有每一个国家的积淀,我们所选择的制度更多的是建立在自己本国的国情之上的,如果抛开这个去谈论制度,那么制度本身存在的参考意义就不大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照搬苏联制度总是面临失败的原因,后来我们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产生了一种根植于我们自己的制度,这种制度真正适合我们自己,最终也在历史的验证中证实了这种适合。
1968年的捷克掀起的布拉格之春自然也是依照这个原理进行的事情,捷克人民希望按照自己的社会基础来构建政治制度且对于原有的社会主义模式进行扩宽或者是修正。这对于捷克人来说是一件对于自己有益的事情,但是对于苏联来说却如同当头棒喝,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事情。因此,布拉格之春爆发
本片就很有意思了,如何理解“为年轻的刽子手辩护”,实际上这里所说的刽子手,指的就是此时此刻的捷克,捷克在苏联的心目中已经变换了形象,这种形象转变更多的来源于捷克那个时候所处的地位,作为一个要更改一些规则的人,捷克自然是得不到苏联的支持的。勃列日涅夫统治下的苏联推行的是有限主权论,这个时候,捷克对于自己社会制度的完善或者任何的修改自然是不会被认可的。
然而捷克的问题在于依据本国的经济基础来决定政策的施行,而不是仅仅按照苏联给定的模式来发展自身。现在我们去衡量历史,自然知道捷克是对的,因为给定的制度是一个大框架,但是每一个人的风格不同的情况下,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装饰这个框架的内容,捷克推行的是这样的概念,这个概念本身没有什么错误,但是这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却是不可接受的。
苏联接受的是一个框架,一个跟自己完全相同二点框架,任何人对于这个框架的修改都是不允许的,因为框架的修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自己的利益的缺失,而苏联时时刻刻把握着框架的解释权不动摇才是正确的选择,这种霸权主义的行径像极了今天的美国,因此,那个时候所说的美苏两国都是帝国主义是没问题的,而对于捷克来说,帝国主义必然要牺牲自己的利益去遵从,因此,捷克人是不愿意要这种帝国主义的。
布拉格之春过后,虽然苏联对于捷克以及后续的别的国家的二苗头进行压制,但这个时候已经埋下了反抗的种子,几十年过去了,苏联也走进了历史的尘埃中,然而一个霸权主义结束了,另一个霸权主义却再一次兴起了。然而历史的车轮并不会因为霸权主义的干预而有任何的迟缓的,当抵抗的力量越来越汇聚,最终,曾经让他们引以为豪的时代总会走向终结。
……
你好,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