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编者按:
本文是钟振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宋词人年谱、行实考》(项目批准号17ZDA255)的阶段性成果。
宋词人考:陈从古(8)
蝶恋花
[宋]陈从古
日借轻黄珠缀露。困倚东风,无限娇春处。看尽夭红浑谩语。淡妆偏称泥金缕。〇不共铅华争胜负。殿后开时,故欲寻春去。去似朝霞无定所。那堪更著催花雨。
陈从古,《宋史》无传,清·陆心源《宋史翼》亦未增补。《全宋词》从古小传较简略,可补者甚多:
从古,字又作“希颜”“睎颜”。斋名敦复斋,故人称敦复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闰四月后至二十四年,临安府富阳县尉。约二十九年至三十二年,左宣教郎、邵州州学教授。约孝宗隆兴元年至乾道元年,丁父忧。约二年至五年,监行在榷货务都茶场。约五年至七年间,曾任司农寺主簿,坐法免。七年,知蕲州。七年十二月,已官左朝散郎、提点荆湖南路刑狱公事。七年十二月至八年十二月,荆湖南路转运司判官。特除直秘阁。乾道九年正月至淳熙元年正月,权发遣襄阳府、主管京西南路安抚司公事。元年正月,放罢。元年五月,已权提点京西南路刑狱公事。同月,特降一官。二年春,以言者罢。主管台州崇道观。三年六月,罢知衢州新任。五年五月,朝奉大夫、直秘阁,新命权知饶州。放罢。七年四月,罢知秀州新任。九年,主管南京鸿庆宫。尚著有《和简斋诗集》。又著有《和梅诗》。
宋·周必大《文忠集》卷一七《省斋文稿》一七《题跋》四《跋陈从古梅诗》曰:淳熙辛丑冬,淮浙告饥,欲详知郡县荒政,次第闻于上,退食接客,或至日暮。官舍后有梅一株,不暇问讯何如也。同年陈兄晞颜和古今梅诗千篇,联为二十大轴,远以相示。秉烛快读,虽未容含英咀华,固可望之止渴矣。夫以晞颜之学之才,笔端衮衮,宜有馀地,然吟咏一草木,安能闳丽奥衍,千变万化,不穷如此?及读最后两卷,乃知自曾大父、先大夫,世以诗鸣,皆眷眷于此花,源远矣哉。汉崔篆生毅,毅生骃,骃生子玉,然后文名著;唐杜审言生闲,闲生甫,然后诗名显。彼日锻月炼,雕肝琢肾,尚可能也;多文以为富,则非世业殆难能也。十二月二十日。
按,“淳熙辛丑”,即孝宗淳熙八年(1181)。陈从古自淳熙二年(1175)春罢官闲居,至此已六年。其和古今梅诗千首,大部分当即作于此六年间。
周必大与陈从古同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进士,故周称陈为“同年”。
“骃生子玉”,崔骃之子崔瑗,字子玉。《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载:瑗高于文辞,尤善为书、记、箴、铭。其《南阳文学官志》称于后世,诸能为文者皆自以弗及。
又《二老堂诗话·程祁陈从古梅花诗》曰:政和中,庐陵太守程祁,学有渊源,尤工诗。在郡六年。郡人段子冲字谦叔,学问过人,自号潜叟,郡以遗逸八行荐,力辞,与程唱酬梅花绝句,辗转千首,识者已叹其博。近岁有同年陈从古字希颜,裒古今梅花诗八百篇,一一次韵。其自序云:在汉、晋未之或闻,自宋鲍照以下,仅得十七人共二十一首。唐诗人最盛,杜少陵才二首,白乐天四首,元微之、韩退之、柳子厚、刘梦得、杜牧之各一首,自馀不过一二。如李翰林、韦苏州、孟东野、皮日休诸人,则又寂无一篇。至本朝方盛行,而予日积月累,酬和千篇云。
又《陈公从古墓志铭》曰:裒古今咏梅,自鲍参军而下,迄近世名公,得古、律千馀篇,次第属和,丰腴清婉,兼备众体,无支词复语。
宋·刘学箕《方是闲居士小稿》卷下《梅说》曰:梅贵清瘦,不贵敷腴。雪后园林,水边篱落,似全其真;若处之名园上苑,对之急管繁弦,是四皓之去商山,夷齐之入瑶室矣。古今赋之者,何啻数千篇?起于宋之鲍参军,备于我朝之林处士。近世洮湖陈希颜,尽和古今梅诗,计三十六卷,亦情钟之甚者。
按,“鲍参军”,即南朝宋·鲍照,曾事临海王刘子顼于荆州,为前军参军,故称。有《梅花落》诗曰:“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林处士”,即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林逋爱梅,集中咏梅诗甚多,以《山园小梅》二首其一最为著称。
宋·佚名《京口耆旧传》卷六曰:从古……又裒古今咏梅,自宋鲍照以下古、律千馀篇,尽和其韵。
又著有《万历会同》。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二《阴阳家类》曰:《万历会同》三卷,陈从古撰。以前书推广之,书坊售利之具也。
按,陈振孙所谓“前书”,指《直斋书录解题》同卷同类著录在《万历会同》前面的“《三历会同》十卷”。但《三历会同》有十卷之多,而《万历会同》却只有三卷,怎么能称“推广”呢?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二〇《经籍考》四七《子·五行占筮形法》录作“《万历会同》三十卷”,是。由《三历会同》之“十卷”到《万历会同》之“三十卷”,确实是“推广”了。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