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肉片厚度不超过2毫米
碗径宜大于22厘米
汤量应浸没所有食材
……
过桥米线也有标准了?!
近日,云南省卫健委发布了《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过桥米线餐饮加工卫生规范》,其中提及,装米线的碗宜选用直径大于22厘米的陶瓷器皿,生肉片厚度不超过2毫米,引发网友的热议,相关话题#云南发布过桥米线标准#登上热搜。
云南并不是地方名菜制定行业标准的“首吃螃蟹者”,以口味取胜的传统名菜、小吃如今颇有往标准化、量化发展的趋势。
过桥米线
设备、食材 全面规范
作为云南美食“名片”的过桥米线以独特的现吃现拌的烹调形式和食用方法受到众多食客喜爱,在全国遍地开花,还诞生了如“蒙自源”“十秒到”“状元王”等众多连锁品牌。
《规范》中对设施、设备、烹饪器具等规范了过桥米线的生产经营。其中要求,保证大汤碗注入沸汤前的温度≥100℃;应配备表面温度计和中心温度计。烹饪器具方面,应选用保温性能好、耐高温的器皿(以直径大于22厘米的陶瓷器皿为宜),不得使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制成的大汤碗。
对于食材种类,《规范》也作了明确。荤菜中,生肉片应厚薄均匀,厚度不超过2毫米。为让选择更多样化,主材扩展到饵丝、卷粉和面条等。
在品尝过桥米线时,需将猪肉、鸡脯肉、鱼片、蔬菜等生鲜(熟)食材用高温热汤烹烫至熟,由于其中的不少食材在烹烫前为生鲜或是五分熟,若食材控制不严或加工过程控制不当,消费者易摄入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品,造成食品安全隐患。
因此,生肉片厚度不超过2毫米显然是为了更好烫熟而出台的标准,而《规范》提及的不得使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制成的大汤碗,则是防止高温造成有害物质的生成。
粤菜
粤菜师傅 湾区标准
2020年,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商务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印发《“粤菜师傅”工程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2020—2024年)》,全国首个粤菜标准体系规划诞生。
去年,广东省首批12项粤菜“湾区标准”正式发布,由梅州市餐饮行业协会牵头起草的《客家菜 客家古法盐焗鸡》和《客家菜 客家酿豆腐》两项客家菜菜品标准入选。
据介绍,粤菜“湾区标准”是为了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推动“粤菜师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推动、协调和指导下,由粤港澳三地相关餐饮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制定的适用于粤港澳三地的团体标准。
舌头是
检验美食的唯一标准
扬州炒饭、沙县小吃、兰州拉面、biangbiang面、开封小笼灌汤包、河南胡辣汤、武汉热干面……近年来,众多地方美食先后出台实施相关行业规范,力求以标准化规范行业发展,并从中得到转型提升的动力。
但,检验美食的唯一标准是舌头而非文件。地方特色美食最大的特色在于“地方”二字,作为一种从民间发源,广为流传的小吃,规范化为行业制定了最低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其放大辐射范围,更大范围地发展,但在标准之上,美食做得好吃,才是其存在更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