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的五月洪流,对他们来说真的不够

2023-11-05     抽屉电影

原标题:1968年的五月洪流,对他们来说真的不够

上世纪六十年代,自由之都法国爆发了红五月运动,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之后,法国社会重新回归宁静。然而在这场运动之前,法国乃至欧洲诸国的社会运动此起彼伏,民众思想五花八门。人们无一例外是依托于某一种思想体系之下来做一些事情,有的人选择了这个阵营,有的人选择那个阵营。然而所有的阵营都有一致性,那就是对于现实中的欧洲诸国的政府部门表达不满。这就是红五月来源,也是欧洲乃至全球六十年代风起云涌的思潮运动的起点。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主要描绘的是法国的红五月运动的起源和终点,本片就是《五月之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到了新一轮的战后生产过剩,然而这个事后的生产过剩因为有了美苏两个国家进行了的恐怖的核平衡而使得人类躲过了再一次经理世界大战的危机。然而表面上的热战不可能大规模发起,然而持续不断地冷战却一直在对立。

在法国大学校园里,一群大学生们首先受到了一种思想上的冲击,这种冲击带领着他们重新思索这个社会,带领着他们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以及表达方法,大学生中间各种思想传播着,但是思想上的传播并没有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很快,他们中间就产生了隔阂。

红五月爆发了,他们是参与着,同时也是思考者,参与了对抗警察以及政府的街头政治,思考着人类的明天世界的未来,然而当法国社会重新回归宁静的时候,这些大学生们却再一次感受到了一种悲哀,一种怅然若失的悲哀,这种悲哀来源于他们对于明天的依旧无法摆脱的悲观。红五月结束了,好像一切都没有开始就已经垂败。对于这群大学生来说,未来还是没有未来。

《五月之后》试图用一种老生常谈的观点来解释红五月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意味着什么。然而这种解释之所以会让人感觉到别扭的原因就在于这样的解释并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大学生群体依旧是从一种谜盲走到了另一种谜盲,这对于他们本身没有意义,对于不了解红五月起源以及终点的人来说,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什么才是有意义的,我们看待一件事情需要看到的是事情的本质,也就是要用一种实事求是的 态度去看待一件事情。红五月发生的基础在于西方国家新一轮的战后生产过剩,这新一轮的过剩远远的二高出了战前的水平。大家学习过历史的人都明白,西方不论是一战还是二战的起源都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过剩之后,整个国家无法消弭这种过剩,因而才产生了战争来转移这种灾难。

只有经历了战争,将一些国家的工业体系完全的摧毁之后,剩下的获胜国才能从中渔利。然而二战结束之后十几年,当人类再一次站在生产过剩的前夜的时候,却发现当时的世界早已经不是二战之前的世界了,当美苏两个国家通过意识形态划界,通过核武器达到了一种战略平衡之后,这个世界再也没有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了。于是,危机得不到缓解的时候,国内矛盾就爆发了。

对于欧洲诸国来说,二战结束后的马歇尔计划很快的将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而在全球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的前提下,过剩的工业生产能力带来的就是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危机无法排除,工人们首先受到波及,而掌握着思想敏感型的学生群体很容易受到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以外的思想体系影响,比如说苏联,比如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古巴等等。于是,学生们在工人爆发之后也爆发了。

然而学生们并不是工人,当法国城府解决了工人与资本之间的矛盾之后,学生们也就渐渐的散去了。为什么本片中的学生们看上去很扭曲,因为各自的主张完全不同,但是却有着同一种矛盾,然而没过多久,就连这种矛盾也都灰飞烟灭,原因还是在于学生群体并不是主要的矛盾根源,而主要的矛盾根源在通过学生群体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之后,与法国的当时的政府达成了一致协定。

此后,欧洲诸国的工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待遇也随之提高,矛盾自然化解了。而紧接着在七十年代,大批的发达国家开始朝着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转移过后,发达国家国内的矛盾自然是减少了。工人与资本家完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媾和,这种媾和使得发达国家的工人再也无法同全世界无产阶级联系起来,最终导致的是整个六十年代轰轰烈烈的运动的彻底失败。然而本片并不对于这样的核心问题进行任何的讲解,因此,学生群体才是这么别扭。学潮运动结束后,他们失落也是在情理之中了,因为他们不是主要矛盾。

……

你好,再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971c90569f7630bf66fc31cc7acc37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