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片不一定有好看。
《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便是豆瓣高分片的典型代表。
这种电影的分数一般都掺有一定的水分,之所以能得到高分完全是因为添加了一些元素,插入了某些事件,戳中了部分人的点。
如某部电影骂了某个当局,通过台词讲了某段敏感历史,揭露了某件隐晦案件,拍了某处的落后,说某地方从上到下都是腐败等。
以《鬼家人》为例,故事是讨厌龙阳、理解断袖、成为分桃,中间再加入环保,爱护毛毛狗狗,呼吁一下彩虹,增添女性独立主义。
这些所谓的正确一出来,高分手拿把攥,但电影本身质量如何?其实看到都知道,就是一部水准之上的类型片,远没有达到八分以上的高度。
《鬼家人》的剧本过于公式化,所有剧情推进都像是安排好的无巧不成书。
许光汉因为抓捕药头而飞车,被卡路边只能去捡药头扔掉的证据,意外拾到了寻找冥婚对象的红包。
身为钢铁直男的许光汉出于本能地拒绝,随后倒霉事连连来袭,迫于无奈只能选择与因车祸而去世的林柏宏冥婚。
从这一刻开始,剧本结构就走向了俗套,每一幕的反转都不会令人惊讶。
肇事逃逸的车主是毒贩头子,许光汉帮人、破案合二为一,警察内部的内鬼是林子晴,导演只是在用传统的错误引导来误导。
这种刻意直接导致缉毒线废掉了,破案成了机缘巧合,失去了逻辑推理,如同儿戏一般,最后的大混战变成了工具,仅是为结尾的情绪升华服务。
与之相配套的是糟糕透顶的特效,芭乐至极的配乐,将观感进一步拉低。
看似类型多样,实则喜剧、刑侦、犯罪、恐怖、爱情等元素的融合只是简单的排列组合,不够自然。
导演在调度剧本节奏的时候有些失控。
有的地方做得很好,如喜剧部分,许光汉直男与基情的反差,以及他在大街上极具魅惑的《舞娘》。
有的地方做得汉差,如刑侦部分,没有引人入胜的悬疑,可这一章节偏偏占了大半篇幅,沦为鸡肋。
所幸两位主演的演技撑起了剧本,让《鬼家人》的爆米花属性更高,兼具娱乐、温情,绝对招内地观众的喜欢。
但《鬼家人》也不是一无是处,在“情”的处理上,拿捏的恰到好处。
许光汉和林柏宏之间超越友谊的感情,多一分太过,少一点又不到位,导演对于分寸感的拿捏娴熟老练。
一开始许光汉极度讨厌契兄弟,对他们的认知都是打心底厌恶,却偏偏让他遇到了契兄弟,还必须与他完婚。
但导演把这个对象设计成了鬼,这个安排很巧妙。
鬼与人,要么人鬼情未了,像聂小倩,要么跳出来吓人,如僵尸片,很少有人将鬼与人改编成男男。
当观众以为许光汉和林柏宏会上演一场感天动地的恋情时,导演打破了观众的幻想,让观众到结局都未能准确说出他俩到底是友达以上还是恋人关系。
这是《鬼家人》没有落俗的地方,许光汉的出现是为了让林柏宏释怀。
与自己和解,跟父亲和解,勇敢地面对未知的未来,更是在助人为乐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少数群体,而非生硬的说教或谴责。
许光汉看到林柏宏身上的可爱、真挚、执着、温柔,不想打扰别人,选择默默离开,为了救许光汉,不惜魂飞魄散,纯粹又真诚。
他跟许光汉短暂的相处,导演拍的没有丝毫油腻感,看起来干净清爽,动人的情绪都是水到渠成,不存在生搬硬套,也就没有尴尬。
除了友情、爱情,亲情的处理上也很得体。
林柏宏的父亲是大多数中国式父亲,少言寡言但爱在心头,说的很少,做的很少,总是用行动来表达对子女的疼爱。
他不同意儿子突破传统伦理观念的爱情,是因为他看到了渣男炎亚纶的薄情寡义、朝三暮四,担心儿子因此受到伤害。
其实,他从来都是爱儿子的。
记得他爱吃蚵仔煎,路过会多买一份,记得他的环保主张,一直用环保盒、环保筷。
为了查明真相,找出肇事凶手,全家人都放弃了,只有他还在坚持,甚至下跪求得炎亚纶的原谅,换取儿子手机的密码,以便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得知许光汉是警察时,表面装作鄙夷不屑、切齿痛恨,实际内心依旧期望许光汉能够查明真相,给儿子一个交代,最后的道歉就证明了这一点。
跟父亲不同,阿嬷的爱是直接的、进步的。
虽然年纪已大,但思想并未被桎梏,她对孙儿大胆的爱一向都是支持的,让他充满裂缝的人生有阳光照进来。
孙儿往生后,一直惦记着他想结婚的遗愿,大费周章、劳心劳力地为他找冥婚对象,大操大办冥婚典礼。
父亲和阿嬷是爱的两种表现,含蓄、外露。
这两个角色的形象也是文本设计中惯用的对比,一冷一热都为主角服务,导演遵循是以往的路数,没有什么创新。
可这种平常放在《鬼家人》这个语境中有种点到为止的效果,既不喧宾夺主,也不累赘臃肿,还可让主角的成长线更加完善。
综合来看,《鬼家人》肯定不是什么烂片,但也不要抱有太大的期待。
温情小品的模式、混合元素的卖点、大秀身材的福利、涓涓细流的情感,都让《鬼家人》具有七分片的底气。
这种类型片的尝试还处于在摸索的阶段,做到现在这个样子很不错,但也不应该一叶障目,本没那么好却说那么好,容易捧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