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版《一闪一闪亮星星》几乎无人问津。
但影版却在这一两天做到了天下谁人不识君,一个1314下雪场的营销让片子大火,比落泪、探班、震惊三件套都管用。
这场狂欢的参与者以女性为主,跟《地球最后的夜晚》的一吻跨年一样。
性别占比中,女性达到了78.6%——86%,受众年龄接近八成是24岁以下的观众,与《地球最后的夜晚》如出一辙,几乎就是如法炮制。
只是下雪场会有消防问题,也会因此引发一些不可避免的纠纷,但凡出事一次,电影将会拦腰斩断,因为对家必然会放大,这是需要注意的点。
如果暂不考虑这些,按照目前预售破亿,打破《唐探3》预售最快7000万纪录的趋势,《一闪一闪亮星星》的票房走向应该会像三部电影。
像《地球最后的夜晚》,勇一天,之后萎靡,像《送你一朵小红花》,三天皆过亿,随后跳水大跌,像《唐探3》,所向披靡八天,然后回归平淡。
表面看不论哪一种情况,结果都是热度拉满、票房大爆,但背后是片方、院线、平台的三国演义和资本游戏,和分线发行有关,跟助推股价有染。
《沉默笔录》是中国影史第一部分线发行的电影,由淘票票全权掌控。
分线发行即片方与院线合作,指定在哪些院线上映影片,要求排片率不得低于多少,黄金场不得低于多少,否则不给密钥。
这样一来,片方会有更大的话语权,院线的排片费不给,也能绕过平台的垄断,显然是在挑战现有的市场规则。
有了《沉默笔录》的试水,后来者较多。
《年会不能停》《非诚勿扰3》《金手指》都开始分线发行,甚至《非诚勿扰3》都开始让影院报名。
可《一闪一闪亮星星》成为爆款之后,《年会不能停》宣布取消分线发行,其他跨年档的影片都陆续整全国发行了。
之前在猫眼专业版,元旦那几部电影都有分线发行的标识,如今都不见了,毕竟看到别人有钱赚,什么联盟、阵营都是一盘散沙,眼前的利益才最重要。
再来看一眼《一闪一闪亮星星》的出品。
由猫眼主控,还有横店影业这样拥有大批院线的公司,剩下的出品方不少是干发行的,一计害三贤。
借一部《一闪一闪亮星星》,对手招架不住,规则还是我说了算,那个天下依旧是原来的样子。
除了朴实无华的商战,还有金融市场的翻云覆雨。
爆款对片方、创作方、投资方都有好处,特别是能带动上市公司的股价,股市才是真正的融资渠道。
正如姜文在《圆桌派》中所说:“有啊,为了上市,为了换股票的嘛,这事你得问专业的,他们都有办法,这都不是事儿。”
事实是经过一天多的发酵,各方确实都受益了。
《一闪一闪亮星星》的出品方横店影视、华谊兄弟股票大涨,联合出品方北京文化的股票涨停。
尽管背地里花招百出,但通过《一闪一闪亮星星》的大火能看出一些事情。
电影发行不要老是整老一套,天天让张艺谋震惊、落泪几千次,倒不如回归过去,发挥创意,让观众参与起来,比三件套有用多了。
只不过重宣发会导致诈骗式电影越来越多,就像预告片电影一样,看着很是过瘾,实际烂得出奇,这就需要观众自我分辨了。
《一闪一闪亮星星》是把电影变成了社交和仪式。
跨年夜,赴一场浪漫,花钱少又有效,在消费降级、经济下行的当下,年轻人不喜欢才怪。
至于《一闪一闪亮星星》的数据有没有注水,预售有没有买票房的嫌疑,目前就不得而知了。
剧版《一闪一闪亮星星》并没有多大的热度,爱奇艺零宣传便一口气放出了24集。
但因故事设定与《想见你》有些类似也积累了一批剧粉,与其他国产偶像剧相比,6.8分的评分还算可以。
感情线上的自洽和青春氛围的营造弥补了设定上的不足与男女主超龄的违和。
虽然有一条悬疑线,但它们甚至比不过《想见你》,便向虐恋情深方面发展,回归三破一苦的老传统。
这套“内功心法”能给所有看过《一闪一闪亮星星》的观众找到除感官刺激以外的快感,俗称“虐”,虐人、虐心、虐情感。
这种“虐”能引发讨论,激起舆论哗然,从而为剧带来热度,暂且不提此类导向是好是坏,至少让许多人知道了剧的存在。
影版能不能有剧版的质量或超越剧版,拭目以待吧。
反正就算《一闪一闪亮星星》上映后口碑崩了,票房跳水了,下雪场出事了,挨骂最多的也是演员、导演,背后的早就坐收渔翁之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