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改历史,漂白德军,他们很认真

2023-09-03     抽屉电影

原标题:篡改历史,漂白德军,他们很认真

如果不是特别狂人的人,在面对战争的时候,总是会有着一种天然的恐惧的,这种恐惧即使是战胜国也是如此,虽然是战胜了,但失去的是什么,付出的代价又是什么?这是他们不要愿意提起战争的原因,当然,这种情绪战败国也有,但毕竟作为战争的发起者,如果这个时候没有个是非对错作为界定,我们讨论的战争就没有了基础选项,没有了基础选项的战争就可以“百花齐放”了,当然,这种百花齐放是一种贬义,因为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这么来的。

为什么一定要给战争界定对还是错,因为当战争的发起者与战争的最终胜利者之间并不是同一个的时候,我们对于战争的理解早已有了对错,在这个对错的基础上再去深究战争的本质云云,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反倒是会让旁观者的思想困惑,模糊了对错的界限之后,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浑沌的,也是可以被随意更改的,没人愿意处于一个随意被更改历史的世界里,这就是原因。

《一九四四》是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本片讲述的是1944年爱沙尼亚人面对的战争,与他们的战争冠,为什么本片比较特殊呢?原因还是在于本片所选用的主体并不表示盟军或者是苏军,而是在二战期间战争的发起者德军以及他们的仆从者。

在经过了二战的洗礼之后,爱沙尼亚人似乎并不应该出现在主流的战争语境中,因为说一千道一万,在1944年,爱沙尼亚被德军占领后,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了成为仆从者跟随德军作战。这就好比抗战时期那些向着日本侵略者倒戈的伪军们,这个时候将这些伪军放在台面上来个歌颂他们与抗日将士的对抗的惨烈,这多少有点恶心。

然而本片的创作者是并没有这样觉得的。在本片中我们所看到的依旧是一种正向的姿态,这种姿态将矛头指向了苏联红军,因为在爱沙尼亚人看来,苏联红军是侵略者,德军是拯救者。

当然,我们无意去指证爱沙尼亚人的思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在一个已经盖棺定论的问题上反复横跳,他背后的推手并不一定是爱沙尼亚人。本片着重阐述的是爱沙尼亚人作为德国与苏联之间战争的牺牲品,然而即使是这样,也掩盖不了爱沙尼亚人倒戈德国的事实。如果抛开事实不谈,而去空谈内心的挣扎的话,那么伪军投敌自然也有合理性,问题是这种合理性让普通民众们怎们看?对不起,我背叛了你,但我背叛的有理有据,请你原谅?滑天下之大稽。

本片背后的推手并不是爱沙尼亚人,因为这个地方的人没有话语权,如果不是这部影片,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群人在二战中投敌了。然而本片却上映了,却以一种大书特书的方式来解释爱沙尼亚人为什么投敌,原因是他们与苏联的历史纠纷等等,但这并不能影响或者改变,爱沙尼亚人投敌的事实,即使是苏联被当代的舆论描绘成魔鬼,恶魔,但在二战期间,苏联任然是最核心的参战国且是战胜国。

抛开事实去谈论某一个观点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个观点的来源要有一个基础,如果没有事实作为基础,那么这个观点就与历史虚无主义无异。爱沙尼亚人与苏联人的纠纷绝对不是爱沙尼亚人投敌的主要诱因。因此,在今天的舆论推手之下,爱沙尼亚人的洗白可以作为是一个探路石,探什么路呢?自然是德国的侵略之路。

今天的爱沙尼亚人作为伪军可以被洗白,明天的二战德国就会成为受害者站在历史舞台上,而今天的苏联在被刻意的诋毁之后,明天就可能成为二战的发起者。这一切的原因也不是爱沙尼亚人有自己的苦衷,也不是美国等西方价值观的纯洁无暇,反思人性,而在于苏联没了,没了的苏联自然不会再说话了。那么话将会由谁来说,自然是掌控舆论的美国人。

篡改历史看似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日积月累的不断努力,一点点得而切香肠之后,即使是历史的大山在宏大,总有被侵蚀干净的一天,到这个时候,我么该怎么了解历史,是通过《一九四四》这样的洗衣粉吗?二战过去还没有百年,二战的历史就已经被修改的七七八八了,很难想象那些历史发明家们在几十年如一日的孜孜不倦的修改中,再过几百年,我们的世界将会被哪些舆论所把控?

正视历史,我们需要的并不是说同一种声音的绝对性,但对于本质问题本身就是不容置疑的,如果仅仅是为了抹黑别人来强调自己的合理性,这种所谓的合理性就是一种阴谋论。当侵略者也能成为座上宾而被施以洗衣粉,那么我们对于历史产生的就不只是疑问。

……

你好,再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60d622c215c31236e2bf3be87e2bf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