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价VR的市场份额持续走高,
对VR行业来说,真的是好事吗?
文 | 青崖白鹿
(VRPinea2023年7月21日讯)近日,VR行业“老大哥”Meta又遭到了媒体的爆料。据外媒消息,Meta旗下专业级VR头显Quest Pro系列将不再继续生产、研发。据称,Meta方面已告知供应商不会为Quest Pro继续订购任何新的零部件,并且还暂停了Quest Pro 2的研发项目。不过,该消息并未得到Meta方面的确认。
Quest Pro头显自发布后就持续遇冷,几番降价、升级都并未迎来转机,产品力表现不佳“被停产”倒也无可厚非。毕竟,有Quest 2一经发布就快速成为全球范围内首款突破千万级销量VR头显的表现在前,Meta方面希望专注于更加实惠畅销的Quest系列平价头显,也就不足为奇了。
(Meta Quest Pro头显)
只是这不免让人有些唏嘘,如果连Meta都觉得平价VR是更优选择,那专业级VR、高端VR的出路究竟又在哪里呢?并不是说平价VR不好,但对于任一品类的消费级电子产品而言,不同价位的设备百花齐放才是常态,一枝独放不是春。
消费级VR发展的三大阶段
2016年伊始,消费级VR头显开始普及,一众互联网大厂、产业链企业以及相关从业者都认为,这会是一个至少千亿美元规模的庞大市场。但从2016年到2023年,这个数字实际上只有20亿美元出头,一直处在雷声大雨点小的阶段。
(“你好,VR新时代”)
从2016年至今,可以把消费级VR头显的发展分为三个主要阶段:2016-2017年,PCVR首发时期;2017-2019年,3Dof一体机首发和PCVR迭代时期;2019-2023年,6Dof一体机首发和PCVR继续迭代时期。小P在这里将三个阶段简称为A、B和C阶段。
A阶段,HTC Vive首发定价799美元;Oculus Rift CV1(不包含6dof手柄版本)首发定价599美元,手柄及定位器套装199美元,合计798美元;PSVR首发定价399美元,全套配齐(PS4主机+PSVR摄像头)需要810美元。这一阶段的定价,三巨头基本保持一致,均处于800美元左右。当时的国内厂商虽然也有一些设备发布,但出货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Oculus Rift CV1套装)
B阶段,3Dof一体机的代表性头显Oculus Go首发定价仅为199美元;作为Oculus Rift CV1升级版本的Oculus Rift S套装,售价更是从前代的798美元跳水50%到了399美元。
C阶段,也是真正开始将VR头显价格打下来的阶段。同样是Oculus,即Meta的Quest第一代产品(Oculus被Meta收购),这一阶段的6Dof一体机可以说在真正意义上摆脱了高配置电脑的限制。也正是从Meta Quest开始,399美元/2499-3499元人民币,成为了国内外主要消费级VR一体机的主流定价。不过,与入门级VR一体机相反的是PCVR的价格,一代比一代贵。这里顺便打个小补丁,本期文章中提到的平价VR头显默认为VR一体机。
(Meta Oculus Quest)
平价VR大行其道孰好孰坏?
有其积极作用
不可否认,平价VR有其积极作用。首当其冲的就是降低消费门槛、增加用户群体。平价VR头显的推出可以使更多人有机会接触、体验VR技术,进而让更多的潜在用户进入市场。需求决定供给,这有助于拉动VR行业的发展,为相关产业链带来机遇。
其次是平价VR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VR应用落地。平价VR头显的普及,有可能促使更多行业开始尝试VR技术的应用,如教育培训、旅游体验、房地产展示等。这将为相关行业带来创新机遇,并有望催生新的商业模式。
(美国阿拉斯加航空飞行员进行VR培训)
负面影响可能更大
阳光存在的同时,黑暗也无法避免。平价VR能够发挥积极作用,那自然也会有其负面影响,彼之蜜糖吾之砒霜,古来有之。平价VR能够实现平价的原因无外乎两点,成本控制与厂商补贴。前者通常会牺牲一些技术规格和功能,如画面分辨率、追踪精度等,这会导致用户体验的局限性,并使一些专业领域的需求难以满足。后者的长期实行本就不健康,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价格战,崩坏市场正常秩序。
书接上文,入门级VR头显价格逐步稳定在了399美元/2499-3499元人民币这个价格区间,这同时也就变相说明了一件事:这一批VR硬件的同质化日益严重,双眼4K(单眼2K)级的LCD显示屏、高通骁龙XR2芯片,再加上基本相同的各类射频、蓝牙、通信芯片。大家都打明牌了,刨除研发成本不算,单是配件成本可能就抵得上产品实际售价。
(VR主板上的高通骁龙XR2芯片)
平价VS高端
受众群体
入门级平价VR头显的受众群体主要是初次体验者、轻度用户或是企业机构,这些群体出于种种原因,在购置头显上的预算有限,因此平价VR就成了相对“正确”的选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高端VR就没有需求了,轻度用户发展下去就是重度爱好者,换句话来说,平价VR受众群体中的很大一部分,其实是有机会转化为高端VR受众的。
高端VR头显的受众群体则主要是技术发烧友、创意从业者、VR忠实用户以及某些追求高精度的商业应用。这部分群体由于其各式的特定需求,如热衷前沿科技产品、更佳游戏体验及商务会议/展示等,需要使用更高体验价值的VR头显。这一部分群体其实是更有消费欲望和购买力的。
(苹果Vision Pro虚拟会议效果展示)
市场现状
受众群体的不同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影响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在苹果Vision Pro发布之后,两者之间的对比显得尤为强烈,一边是3000元出头的VR头显卖不动,一边却是高达20000元的渠道加价。这样的市场格局,着实很微妙。当苹果把市面上能找到的最好也最贵的配件,“堆”在一起打造了一套目前天花板级的VR头显出来后。一道选择题也就摆在了各家VR厂商眼前:是否选择同步跟进?
跟进,仅配件成本就在1500美金左右。再卖3000元一台吗?卖一台补贴个几百元还能接受,但如果卖一台就要补贴小一千美金,那就不叫补贴了,完全就是自寻死路。不跟进,那前期培育的市场、成熟的用户群体和开发者,大概率就只能为苹果做嫁衣了。尽管Vision Pro初代的销量不会有特别大的预期,但二代、三代之后呢,等到那个时候,或许就只能眼见他人起高楼了。
(苹果Vision Pro)
结语
高昂的价格是普及VR技术的阻碍吗?是的,但它并不是主因,用户接受度才是更关键的因素。如果一味追求平价VR的短期利益,让入门级甚至是不成熟的VR头显充斥市场,反而会拉低用户的使用体验,从而导致逆反心理的出现。
毋庸置疑,平价VR的涌现为大众带来了更多选择,但它真的是救世良方吗?也不尽然。
本文属VRPinea原创稿件,转载请洽:brand@vrpin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