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VR/AR设备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

2023-11-01   VRPinea

原标题:2023年的VR/AR设备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

又是一年尾声将近,

XR设备今年都出现了哪些进步?

文 | 青崖白鹿

(VRPinea2023年11月1日讯)随着Meta Quest 3的正式发货,海内外XR厂商的本年度新品已经基本亮相完毕。虽然2023年的时间轴还有两个月才会走完,但小P觉得,是时候盘点一下,2023年的XR设备都出现了哪些不同以往的进步。

内容生态方面,更多的经典IP开始了“XR再就业”。但并未出现能够触及《Beat Saber(节奏光剑)》《Half-Life:Alyx(半衰期:爱莉克斯)》的作品。因此,本期文章将主要聚焦XR硬件性能方向上的进步。

(XR硬件网络概念图)

MR设备

苹果Vision Pro

本年度最受关注的XR设备,如果说苹果Vision Pro排第二的话,没人敢排第一。在WWDC 2023大会上,库克发表的时代宣言“Mac将我们带入个人计算时代,iPhone将我们带入移动计算时代,Vision Pro将带我们进入空间计算时代”,引领起了一波空间计算的浪潮,这无疑是一大进步。M2+R1的芯片组,同样也是苹果Vision Pro的进步之处。

在实际应用层面上,苹果提出的手、眼、口自然交互的人机交互理念,算是比较直观的进步。这一理念的提出,将手势追踪的热度同样带了起来。还可以看作是对传统观念上,头显主机+手部控制器“固定搭配”的一次冲击和挑战。

(苹果Vision Pro宣传画面)

Meta Quest 3

再有就是扎克伯格寄予厚望的Quest 3了,这款设备的进步之处也不少,主打MR生态,去追踪环的手部控制器以及高性能的XR2 Gen 2芯片等。在这里就不多费笔墨了,本周五VRPinea将发布Quest 3实机评测的相关视频、文章,感兴趣的看官可以小小期待一波。

(Meta Quest 3)

VR头显

索尼PS VR2

如果谈及索尼今年2月发售的PS VR2,触觉反馈和头部振动,一定是绕不开的点,通过振动马达模拟动能反馈的路子,确实很“香”。就受众体验而言,PS VR2的触觉反馈机制所带来的操作手感是普通手柄振动完全比拟不了的,再加上头部振动,触觉方面的模拟直接跃升一个台阶。

触觉模拟进一步提升的意义也很直观,VR虚拟现实,重要的就是通过模拟内容欺骗用户感官,进而实现虚拟世界的“创建”。现阶段的消费级VR设备,对于人的五感,视觉和听觉的模拟是成熟度最高的,再加上更细腻的触觉模拟,沉浸感无疑会得到加强。毕竟,人触摸物体的感觉,某种意义上都可以视作程度不同的振动。

(用户使用PS VR2)

PICO 4 Pro

作为PICO 4的升级版本,今年4月正式发货的PICO 4 Pro也不乏亮眼之处。ET+FT,眼球追踪与面部追踪的双重加持。通过3颗面部追踪摄像头(含2颗ET摄像头)及自研表情融合算法,即可实现精细化的真人表情模拟。

真人表情模拟这一点的重要性,相信经常使用VR头显进行虚拟社交的看官深有体会。直观来说,表情模拟让虚拟社交的“真实感”有了实质性的提升。虚拟世界中的Avatar形象不再是面无表情的扑克脸,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vatar背后那个人的喜怒哀乐了。

(PICO 4 Pro宣传图)

小派Pimax Crystal

小派Pimax Crystal的第一个进步之处,就是如它名字一般的“水晶画质”。在业界主流设备还停留在单眼2K阶段的时候,小派已经实现了单眼4K级的画面体验。Pimax Crystal这款设备大大小小的毛病不少,但画质清晰度这一块确实抗打。

作为业界首款8K双模VR设备,双目8K画质之余,Pimax Crystal的双模形态也是一大创新。简单来说就是,它可以同时支持PC VR与AIO一体机双模式,这种模式最直观的好处就是使用场景更加灵活多样。还有电池热插拔、透镜可更换等,Pimax Crystal可以说是电子发烧友的“完美诱捕器”。

(Pimax Crystal +飞行模拟器)

AR眼镜

在此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及了一个话题,VR“中场休息”,AR发力在即。的确,本年度的AR市场格外热闹,就增减幅度而言,更是甩开VR好几条街。私以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供应链成熟后,相关零部件的生产工艺提升;另一方面,就是AR眼镜正式开启了“拨乱反正的革命”。

(AR眼镜网络概念图)

真AR眼镜

首先简单说一下,目前消费级市场上的三大类AR眼镜:智能投屏、信息提示和真AR眼镜。详细的分类标准,各位看官可移步往期文章《AR眼镜选购指南》。

以MicroLED+全彩光波导为光学方案的真AR眼镜,在此前受限于技术不稳定、生产良率低等问题,一直只存在于实验室和产品展会中。而今年,雷鸟X2作为首款采用MicroLED+全彩光波导方案的可量产真AR眼镜,走到了消费者面前。

(雷鸟X2)

在小P看来,这其实是一件双赢的好事。对广大AR厂商而言,此后的智能投屏眼镜、信息提示眼镜都可以直接宣传实用功能,而不是硬往AR眼镜上靠了。对于消费者而言,借由影视作品建立AR眼镜认知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现实对象。尽管如今的真AR眼镜,距离消费者群体的高期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但终归出发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嘛。

AI+AR的行业认知

AI+AR的产品模式,同样来自科幻作品的描述。得益于ChatGPT自去年末掀起的AI大爆发,不再“智障”的人工智能加上真AR眼镜,简直就是天作之合。

从AR厂商的角度去看,他们得到了大概率行之有效且能被市场认可的产品模式,之后的事就是不停升级技术、迭代产品罢了。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看,无论是从交互逻辑还是应用场景出发,AI对于AR眼镜的使用都能起到极大的加持。“下一代个人终端”“个人智能助手”似乎已经初见苗头。

(电影《钢铁侠》画面)

结语

本文中所述的“进步”,基本只局限于某款设备或少量的几款设备。但如果各大XR厂商能够在之后的新款设备中选择跟进,那么,今年的“卖点”成为明年的“标配”,也未必不可能。

试想一下,一款兼具各家所长的全新XR设备,对于用户体验感的提升将是多么巨大。当然了,这只是最理想的状态,但哪怕只有其中几项能够普及,作用也同样不容小觑。

本文属VRPinea原创稿件,转载请洽:brand@vrpine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