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深圳家长难忘的一天,也是深圳中考史无前例的一天。
2022深圳中考第一批录取线出了,本来有一部分学生和家长沉浸在高分、高公办率的喜悦中,看完分数线,不太平了,“魔幻”的一幕不停上演:
有公开呼吁抱团向学校反映:
有的直接投诉:
有关上级部门官网投诉:
甚至还有人呼吁调整非深户比例:
如果说前面只是一笑而过,看到后面,确实要调整。
但怎么调整?竟有言论说增加非深户录取比例或合并类别?这样只会导致分数线继续上涨!
本来深圳对非深户孩子就已经足够包容了,麻烦您去看看北上广深其他三个一线城市的非户籍生中考条件和待遇:
非京籍如果不是政策照顾的人群只能上中职;
非上海户籍要求父母居住证达到120分(上海积分有多难自行查阅);
非广州户籍中考录取比例仅13.48%(非广州户籍中考占比27.43%远低于非深户比例),且户籍生与非户籍生分差100以上很常见;
相比之下,非深户的中考条件已经低到只要3年完整学籍+居住证+社保缴费满3年即可,还想怎么样?非深户不要任何门槛?
对于家长们看到分数线然后心态爆炸引发的魔幻事件,容我讲两句:
1、如果深户与非深户合并录取,深户分数线不会降,甚至反而会大幅上升,非深户占比55%起码是有的:
如果将来不区分深户和非深户,分数线到时再涨,这些呐喊改革的家长你们怎么办?继续喊改回去?
那些想转非深户的家长,也劝下你们,你能保证明年D类分数线还会走低?亦或者孩子就一定能上排名前30的公办普高?
2、往年很少出现AC类分数线和D类分数线倒挂的情况,就算有,也是个别学校,今年大范围出现,还是第一次,猜测有四点原因:
优质的非深户生源离开深圳回老家:还记得3年前(2022年)中考非深户公办分数线391分吗?今年考生是2022年春季入学的初一学生,也许2022年的现场数据吓走了一批非深户孩子;
排名前30的公办高中竞争激烈,这里的激烈有两点:一个是人数上,如果比例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深户考生增长的绝对值更多;另一个也可能是非深户早早转了深户,参与到AC类竞争来;
今年的非深户和深户的中考人数比例没有公布,如果非深户比例下降、深户比例上升,哪怕只有5%的变化,也会带来5000+人数的变化,此消彼长,分数线自然会出现变化;
双减和退路可能会对深户与非深户孩子带来不同影响:深户孩子没有退路,咬着牙也得悄悄补课,你补我补大家都补,直接导致分数线涨了;
非深户孩子有退路可言,大不了考不好回老家读书,不用死磕了,也可能会导致非深户分数线下降。如果这个猜测是真的,那只能说双减减了非深户的压力。
AC类和D类分数线倒挂,绝不仅有一个原因,而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
3、出分前盲报很正常,不用质疑!
有家长提到这个问题,深圳官方没有回答过,但是隔壁东莞家长也有咨询:
每一年,东莞的中考生们,在不知道自己的中考成绩,不知道自己的中考发挥时,就需要选定好自己的高中填报志愿。不少家长/同学也会说这是所谓的“盲报”。
这种填报志愿的安排,每年都有许多家长表示不理解。为什么东莞中考志愿填报定在中考前呢?为何不能与高考一样,考完考试再填报志愿呢?
也有家长在阳光网平台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指点局也做出了相关的解答:
解读:
指点局一句话概括:“先出成绩再填志愿”的做法,不利于普通高中的均衡发展。
原因分析:中考是地级市范围内进行招生,假如先出成绩再填志愿,每一名考生都能知道自己在本校的名次,可选择的志愿学校不多,会导致高分学生报高分学校,低分学生报低分学校,生源好的学校越来越好,生源差的学校越来越差,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不利于普通高中学校的均衡发展。
目前广东省内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等城市都是采取先报志愿后出分数的形式进行中考招生录取。
也就是说“先填志愿后中考”这个方式基本上是不会变的,广东省内其他兄弟城市也都用这个形式。
4、对于那些准备找学校、找指点局要说法的家长们,劝您算了,没用!如果这么容易就推翻重来,说明这次的中考录取存在严重问题,但实际上呢?是您报志愿出了问题,由不得他人。说难听点,再折腾下去就是“胡搅蛮缠”。
5、报志愿出了问题,出了什么问题呢?
孩子平时530/540/550,放着好好的老牌学校不报,偏要冲着四大光环去报高中园新校,有的甚至还报了两三所?既然报了就别后悔,都是成年人,要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买单!
据说已经有人去举横幅,真的不理智,不要这样
不过好在,深实验将来分班可以到高中园的其他高中就读,明理高中分数线也不低:
6、再说句难听的:是觉得高中园最低线345分配不上你家孩子的500多分?
名校分数线偶尔低一次有什么不可以?一定要高高在上?
去年东北师大附中的分数线低到485分,委屈吗?人家说什么了?
2022年云南考生521分捡漏北大王牌专业,其他北大家长也应该去组团去北大投诉?也应该投诉?你们北大最低录取线521分配不上我家孩子?
但是,为什么落到高中园分数线低了你们就不愿意了?录取线345分就意味着不是好学校了?孩子的同学不是好同学了?
关键的一点,345分/346分,并不是说录取的学生都是这个分段,这个只能代表录取的最后一名学生是这个分,当然这两位同学挺幸运的,报志愿本来就是有一定撞运气的成分,恭喜你们。
学校也说了,500分以上的在70%以上:
7、当然,出现上面这个情况,高中园也有责任:新学校,招生时凭什么就敢说自己520?四大的招牌给你的底气没有任何依据参照,为了抬高分数线结果被反噬。建议以后还是一门心思做学问。请你们用3年后的高考成绩证明。
另外,如果事情真的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就算高中园招生负责人出来道歉又有什么用呢?结果还是改变不了,家长们不如瞄着高考。
8、明年,高中园分数线还是会回来,至于回到多少,斗胆估计500起步。
最后,如果我讲的话戳痛了您,轻喷。
不会还有人不知道我在说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