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蜀书十二》是蜀汉名士大儒的合传,包括杜微、周群、杜琼、许慈、谯周等。仔细品读会发现一个问题,其实益州本地名士大儒并没有真心归附刘备,甚至有的一直在散布蜀汉将亡的预言。
杜微,字国辅,梓潼涪县(今绵阳涪城区)人。年少时跟随广汉任安学习经学。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任命杜微为益州从事。但不久后,杜微便因为疾病而辞去官职。214年刘备夺取益州,大量征召蜀中人才。杜微却称自己耳聋,像以往一样,闭门不出。
杜微亲自乞求诸葛亮,以年老多病为理由,请求归还。诸葛亮再写一篇文章答复杜微:“曹丕弑君篡位……您应该以自己的德行辅佐时世,我不要求您参与军事,为何您要心情急切想要求离开呢!”杜微仍然不为所动,于是诸葛亮任命杜微为谏议大夫,以顺从他的志向。
周群——反对刘备征汉中
周群,字仲直,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周群的父亲周舒,年少时跟随广汉杨厚学习经学,名亚董扶、任安。当时有人问周舒:“《春秋》上说代替汉朝的应该当涂高,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周舒回答说:“当涂高的人,是魏啊。”乡里面的好友、学者都在私下里流传他的话。
刘备割据益州,任命周群为儒林校尉。218年刘备想要与曹操争夺汉中,询问周群的意见,周群回答说:“能得到汉中郡的土地,但得不到其民众。若率领偏军出征,一定会不利,要警惕慎重!”说白了周群其实也不看好刘备。
杜琼,字伯瑜,蜀郡成都人,年幼时跟随任安学习经学,透彻研究任安的学说,精通于谶纬之学。刘璋割据益州时,聘请杜琼担任从事。刘备入蜀后,任命杜琼为议曹从事。别看杜琼先后仕于刘璋、刘备,但他其实是铁杆的曹魏粉丝,心里早就盼着曹魏能够一统天下了。
杜琼又问谯周说:“还有什么疑问吗?”谯周回答说:“未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杜琼又说:“古时候人们称呼官职都不称为‘曹”;但自从汉代开始,都把官职称呼作曹,把低级官员称作‘属曹’,把吏卒称为‘侍曹’,此大概就是天意吧。”你看这俩人一唱一和,明白的就是在说,取代汉朝统一天下的必定是曹魏!
谯周大家就很熟悉了,虽然他是蜀地大儒,也很尊敬诸葛亮,但骨子里他是心向曹魏的。谯周把杜琼的学问发扬光大了,据《三国志》载:蜀亡的前一年,宫中大树突然折断,谯周在柱子上写了一段话:“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
后来蜀汉灭亡,人们都说谯周预言精准,谯周还谦虚地说,他只是按照杜琼的理论进行推演的罢了。另外,极力劝刘禅投降邓艾的,也正是这位“蜀中孔子”,因此后世对于谯周有很多批评。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何兹全《三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