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丘”名称的历史起源是什么?

2019-05-28   山左历史

有关安丘名称的来源,史家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媒体所说的观点,其实只是一家之言。

有观点认为,安丘名称起源于夏商时期的“安丘国”。其中《安丘历史文化丛书·安丘史略·安丘国印记》专门对此进行了论述。


三四千年前的夏商之世,方国众多,其中就有安丘国。这一说法有若干较权威史籍文献作支撑。

李江秋在所著《安丘述略》中断言:“安丘这个地名,虽是前汉初年才在《史记》中出现,但这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都可由各种书史的记载,向上追述到夏代。”

2003年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所编的《山东省志·建置志》载:“夏商时期今山东地域范围的方国为数不少。据研究山东古国史的学者称,仅文献上有记载,且能查到地望的就有一百三十多国。其中,东夷族氏族部落演进为国者一百多个,就说少昊后国,有穷桑、兖、缗、蔑、偃、绞、鬲、郦、嬴、运、掩、菟裘、密如、徐、淮夷、兹、时、郯、葛、莒、渠丘、计、安丘、无娄、且于、犁比、林闾等国。……它们是后世政区的胚胎。”


《山东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完全篇》《山东的历史》以及王大有《寻根万年中华》之有关登载,并同上说,一字不易,确认夏商时期“安丘为少昊后二十八国之一”,同时指出,这些方国入西周时多数存留下来。

南宋罗泌著《路史》中纪姓国之“安丘”条下记载:“汉县,隶北海,今隶密。有安丘亭,西南十二里有汉安丘城。”明确指出该国、该县的承袭渊源。

这些方国虽是同一个祖宗的后裔所建立,但立国时间却有先有后。东夷文化研究专家逄振镐在所著《莒国王室后裔姓氏录》中阐明:“《路史·后纪七·疏仡纪·小昊》载:‘有……安丘……之氏。’”安丘国“国民”的农、猎、渔多种经营生活,到西周的不知什么时候就过完了。国度虽消失,但还剩有国族子孙及其姓氏。


《莒国王室姓氏录》载:“莒,少昊后国,东夷古国之一……莒后有安丘国,以邑为氏,称安丘氏。”这是说,夏代莒国后来分出个安丘国,该国灭亡后,其国族改姓为“安丘氏”。并且注明,新姓氏是“以邑为氏”,为纪念故国,不再姓己(纪)。不用说,这个“邑”,就是都城,其名叫“安丘”

(文/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