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青年女性,2019年1月体检发现胰腺占位,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完善检查后行保留幽门的Whipple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部切口长约18 cm。术后病理提示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 SPT),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后规律随诊。
印象
水果糖,是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儿,虽然从来没有见过面,不过好像也认识了很久。她是我们公众号的忠实观众,经常“出没”在评论区,后来还应邀撰写一篇“协和就诊指南”。一来二去,我们也就结下了不浅的“文字之交”,后来经师兄(后文会提到——水果糖的圆圆的管床大夫)的引荐才算正式认识。
在她的身上我能充分体会到人不可貌相:面相上来看就是那种温柔的邻家妹妹,不过评论的文风又是一针见血似的,在众多留言中显得十分抢戏。不过她隐 藏更深的还是肚子上那道长长的疤,倒不是刻意回避,而是聊着聊着就会不自觉被她的“心大”感染,好像是在谈别人身上一件无关痛痒的小事。
不过说起看病的经历,她还是会语气略显沉重。从体检发现胰腺肿物到手术治疗,不过1个月的时间,却做出了影响一生的决定。到她现在看来这个过程快到让人无法思考,来不及悲伤,也来不及害怕。但过后她还是把这段经历写进了日记—
—水果糖 “记第一次手术之流水账”
起初体检查出异常时她并没有很在意,照常约饭、加班,病倒是没有给她带来什么痛苦,不过对于从来没有生过病的人而言,就医真的是个很煎熬的过程。要在百度上一连串不认识的“大医院”里翻牌子,要选择一个面善靠谱的大夫挂号,要安于排队等待,也要习惯往返奔波。
不过她苦中作乐的精神真是无人可及,就像她写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选择医院,现在记得名字的就是协和医院了,小时候被电视广告洗脑了,一直以为协和是专门治疗不孕不育的医院,结果在同事面前丢人丢到五台山了。”
2019年的情人节,在别人眼中浪漫的日子,对她而言却是受到接连打击的一天。主诊医生经验非常丰富,但对她只有一个问题:
“想什么时候手术?”
随后大夫对她讲的很多注意事项她一概没有听进去。
医院很快便安排她住院,这时又一个她故事里的主角登场了——圆圆的管床大夫(后文称为“圆大夫”)。圆大夫很和善,声音也很好听,长相也很“喜庆”,他又为她和母亲进行了一次仔细的术前谈话,这次她们已经从惊愕中缓了过来,也开始明白自己将面对的是什么。水果糖的母亲对此比较敏感,说话声里早已带了哭腔,听完后她就问圆大夫一个问题:
“如果是你女儿,你是否会让她做这个手术”
圆大夫毫不犹豫地回答“是”,还补充说主刀大夫手术水平高超,让母女二人放心。这句话或许不如之前的谈话内容重要,但对于她和妈妈而言是一句极大的宽慰。
住院的一切都是快节奏的—
“原本以为在医院每天可以睡到自然醒,殊不知每天大早就得收拾好等待医生查房”
而且父母在身边比本人还要紧张,她还得顾着安慰他们,忙忙碌碌下来倒也顾不得多想。直到在她从病房去手术室的路上,离开了父母的视线,才真正感到害怕,不过在麻醉药的作用下,她安然睡过了最水深火热的部分。
术后恢复的日子里她日记里每天的结尾都是“一夜无眠”,每天在疼痛、止痛、对止痛药不耐受引起的呕吐中度过,时间过得格外漫长。每每难受圆大夫就成了她的精神依托,按她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小天使”。
—水果糖 “记第一次手术之流水账”
她对身边的人观察非常细致,每个人在她心里都有一个代号,就像“圆大夫”、“带金丝眶眼镜的护士姐姐”、“抢手护工卢阿姨”、“很年轻却已是宝妈的护士姐姐”、“眼睛很漂亮的抽血小哥”、“隔壁床的2个奶奶、3个阿姨”...
谁让她感动了就恨不得以身相许,谁惹她不高兴就暗戳戳在心里吐槽,不过在她面前,那些我们平日里敬重又有点害怕的教授们都显得十分可爱,比如一向严肃的乔大夫也跟她有过数次“交锋”。
乔大夫笔注:胆肠引流管,而非“胆管”。
—水果糖 “记第一次手术之流水账”
后来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虽然有种“失宠”的感觉,但不需要频繁抽血、没人催着出去活动、不用输液吃药也还是很好的。
她在日记里把所有人都感谢了一遍,详细地记录下和每个人相遇相识的故事,有些或许他们本人也都不记得了,读来温暖又有趣,也让我感触颇深。
或许你每天都在忙碌,追求着轰轰烈烈,最后又感慨一事无成,不过你在早查房时多问了患者一句疼不疼,很耐心地进行术前谈话,拔管的时候讲了个笑话帮助患者分心……这些琐碎的小事总有人替你记得。
采访她的时候已经是术后一年半,她已经完全恢复,可以照常上班,同事们从刚开始的小心翼翼,到现在也都回归到从前的状态,生病这段经历好像就此“翻篇儿”了。不过有些事情也无法回到从前,父母仍然不愿意提起她生病的事情,而她自己这边,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和自己肚子上这道伤疤和解,这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短一点的衣服不能穿,洗澡的时候盯着看也会觉得丑,还曾经咨询整形手术,不过不痛不痒慢慢的也就不在意了。
她觉得自己最大的改变还是在心态上,对待世界更加温柔了,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想“大家都不容易”,然后就一笑而过。另外开始日常鞭策自己要健康生活,戒油戒糖,早睡早起,这次生病经历让她意识到自己的健康问题给家人带来的忧虑,对父母而言,健康的身体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最后用水果糖自己的文字作结吧——
我人生的第一次住院、第一次手术到这里就结束了,一直都很恍惚,疾病来的太突然,手术做的也很突然,只有偶尔伤口的疼痛能让自己有点真实感。
生病是不幸的,但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廖主任的团队,果敢、准确、有想法。谢谢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谢谢遇到的每一个人,谢谢医院 99 分的服务,感恩遇见!
医院这个离死亡最近的地方,每天都在上演着人间最极致的悲欢离合,也充满了各种因为钱、命、责任产生的纠纷。“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美国医生特鲁多的这句墓志铭应该算是写尽了每一位医生的无奈。
希望所有的患者都了解医生背后的默默付出!
希望所有的医生都真正的去理解和关心患者!
愿岁月静好,愿身体安康。
圆大夫
印象中水果糖同学不爱说话,术前谈话没有什么提问,术后几天她头晕得厉害,更不爱交流了,甚至每次查房都不看我们一眼。所以听说她在时隔一年的采访中仍感念我们的工作,我有一点意外,也很感激。
现在医学专业划分越来越细,越来越可能管理了几个月的患者都是同样的病,这对提高专病管理能力帮助很大,但会不会也让我们对其中痛苦更冷漠了呢?当我们了如指掌患者术后的不适感时,当患者一张口我们就知道他要说什么时,我们能否依然保持对疾病的敬畏和对痛苦的警觉?除了告诉他们“这很正常”,我们是否还有很多可以做的?
这么想来,更是我应该感谢水果糖同学,她提醒我工作中的善意会被患者珍惜,提醒我应该坚守医学的温情。
2020.7.20
于协和医院基本外科
编辑:小果排草
图片/文字:如日中天
插图:小果排草
审阅:粉条儿菜,燕白黄瓜
栏目介绍 |
协和八 · 病案号是协和八推出的一个新栏目,主要收集我们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患者们的 一个个动人小故事。患者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每个人都会成为患者,患者也可以成为每一个人,但在这个或长或短的时间内,身体上的病痛往往会开启一个新的观察生活的视角,对于周遭的人和事也会产生全新的认识和经历。我们希望能通过 协和八平台与更多人分享我们 从患者们身上收获的感悟,分享我的视角下 患者们独特的可爱。为保护患者的隐私,也为以一种更有意义的方式展现,集结协和八小编们的特长和智慧,打算以 画像的方式展现,希望不论医生或是患者都能从中获得 心灵上的触动和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