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当益壮,服役32年的飞豹战机依然威风不减当年

2020-12-05     雷姐的机械空间

原标题:老当益壮,服役32年的飞豹战机依然威风不减当年

近日海军航空兵某部的飞豹战斗轰炸机在南方某地展开大规模实兵实弹演习,虽然飞豹战斗机已经略显落后,但是凭借着先进的电子作战能力和强大的飞机载荷,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飞豹战斗轰炸机依然是海军航空兵陆基飞行部队最重要的反舰战斗轰炸机。

歼轰-7型战斗轰炸机,绰号"飞豹",是我国完全独立自主研制的一款多用途战斗轰炸机。该机最初原本是为空军研制,目的是针对苏联的苏-24和美国的F-111,同时兼顾海军远程反舰作战。但是由于当时我国技术相对薄弱,在研制过程中因为达不到空军的要求,最终空军退出了研制,而依靠着海军的经费,飞豹项目最终得以开花结果。一直到今天,飞豹战斗轰炸机一直是海军航空兵最重要的反舰战斗机。

在飞豹战机出现之前,尽管我国海军航空兵已经装备有强-5型强击机和轰-6丁型轰炸机,但是二者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强-5型强击机由歼-6战斗机改进设计而来,虽然具备基本的空战能力,但是由于飞机体积小、载油量少,因此载弹量笑、航程短,无法有效对远海目标发起攻击;轰-6丁型轰炸机是中国第一款可以携带导弹的导弹轰炸机,该机可以携带2枚鹰击-6(出口版称C-601)型反舰导弹,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由于轰-6的作战半径约为2500公里,因此轰-6丁挂载鹰击-6导弹进行远程反舰作战足够了,但是轰-6丁轰炸机体积大、笨重,甚至不具备基本的自卫能力,在战时很容易被敌方拦截甚至击落。因此解放军海军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迫切需要一款航程足够大、载弹量足够大,同时还能有一定的空战自卫能力的多用途反舰轰炸机。

歼轰-7"飞豹"正是针对这一需要研发的一款多用途歼击轰炸机。该机的设计参考了包括英法联合研制的"美洲虎"攻击机、法国幻影F-1战斗机以及欧洲当时的"狂风"可变后掠翼飞机。整体设计上,飞豹采用了上单翼、双发、单垂尾常规气动布局。飞机采用双座设计,前座飞行员主要负责飞行,后座飞行员则主要负责操作各种对地对海武器。

早期的歼轰-7型飞机由于雷达航电系统存在缺陷,所以产量很少,且只装备了海军航空兵,目前我国空军和海军主要装备的是改进版歼轰-7A型,该机又被称为"飞豹A"。海军的飞豹A型战斗轰炸机,可以携带PL-5E格斗导弹、PL-8格斗导弹用于自卫。同时在执行对海作战时可以携带4枚鹰击-83空射反舰导弹,或者2枚鹰击-83、2枚鹰击-91反舰导弹,对目标实施混合打击。飞豹A战斗机的最大航程可达3650公里,作战半径超过1500公里,是我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款足以和苏-27SK战斗机媲美的战斗轰炸机。

即使在今天看来,由于飞豹载荷大、航程远,特别是它挂载的都是射程在100公里以上的远程空对地和空对舰导弹, 所以依然具备很强的打击能力,特别是当前中国海军航空兵战机数量不足,大批的飞豹A战斗轰炸机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支撑起了海航岸基航空兵的作战力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南海还是东海,都依然有飞豹的用武之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ctVMnYBxV5JH8q_49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