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大学生一直都是全国其它地区学生的羡慕的对象,因为他们不仅拥有最好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得到清华北大录取上的优势。之前网上流传有北京户口的学生高考500分就能上清华北大,真的是这样吗?要知道500分在很多地区连二本批次录取线都不到,如果北京学生500分能上清华北大,那么对其它地区的学生真的是太不公平了。
不过对于这个说法很快就被清华北大在本地的招生录取工作的开始而证实是谣传,虽然首都北京本地的学生录取优势是有的,但是没有到网上流传的那么夸张的地步。其实我们仔细一想也不难发现这其中的问题,清华和北大在国内高校中是数一数二的两所高校,其一文一理的性质直接就垄断了高校的霸主地位。能进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都是学生中最高水平代表,同时也正是有了这些优秀的学生,学校内部优秀的教学资源才有了发挥的机会。所以如果清华北大真的为了优待本地学生而降低自己的学生质量岂不是自己砸了自己的招牌吗?
不过对其它地区学生来说,虽然自己不是北京本地学生,在首都北京的大学时也确实比北京本地的门槛要高一些,但是有时候也会碰到北京高校降分录取的时候。就拿今年的考生来说,北京教育考试院刚刚公布了北京市高校招生本科批次录取院校的第二次征集志愿的通知,从这个通知中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目前还有32所高校,共计1200个本科生的名额因无人报考而空缺出来。
为了促进这些高校招生计划的完成,所以北京考试院统一下调了本科普通批次的录取分数线,而这个下调的分数达到了30分,这也就意味着很多与自己报考的志愿仅有一分之差的学生不仅达到了招生标准,而且还可以相对扩大一些专业的选择范围。当然更该庆幸的是那些分数差距比较大,但是保持在30分以内的学生,他们在第二次征集志愿中报考的学校和专业不会比那些在统一志愿中就一次通过的学生差。如果是已经在统一志愿中就被录取的学生就不要凑这个热闹了,因为征集志愿针对的是那些统一志愿中失败了的学生。
北京的92所高校中,本科院校占了60多所,其中以清华北大为代表的985高校8所,211高校26所。985高校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因为学校实力和水平而倍受学生欢迎,211高校虽然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但是北京的能受学生欢迎其实还有一定的地区的优势在里面。作为国家的首都,学生选择在这里学习,即使上的不是清华北大也会让其他人羡慕不已,因为北京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城市,这里的机会和资源也是让学生们十分羡慕的。所以在听到北京高校有1200个空缺名额,这是十分让人震惊的,特别是那些招生压力比较大的地区,比如湖南、安徽等地。
按照以往的惯例来说,北京的大学都是学生争着抢着想要进的,而今年怎么会有这么多空余呢?其实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今年北京的高考生减少了;2.高考高分学生少了;3.高校扩招了。所以这多出来的1200个招生名额,可以说给了很多学生一次反败为胜的机会。那些没有赶上这个好政策的学生也不要太羡慕了,毕竟谁也预料不到这种事情的发生。有不少网友称没赶上,亏大了! 历年高考结束后,高校都不会先放出分数线,原来里面还有这门道
历年高考结束后,高校都不会先放出分数线,原来里面还有这门道
国家设立高考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为国家的发展选拔人才,如果说高考是一个测试学生能力如何的必要过程,那么志愿录取的存在似乎显得有些鸡肋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按照高考存在的意义来说,不过就是为了通过高考的成绩把学生进行分类,让不同能力的学生进入不同等级的大学进行学习。明明可以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只需要高校公布自己的录取分数线,然后学生来进行报考。
然而现在的学生在拿到高考公布成绩之后,即使拿到了高分都高兴不起来,因为还要等着国家教育局公布各种批次的录取分数后,学生再进行各种志愿的报考,最后高校再根据报考的情况给出录取或者不录取的选择。这样一来,有很多学生就算高考考好了,也不一定能在录取中成功,以至于不少成绩优秀的大学生都有掉档的可能。为什么把这个过程搞得这么复杂呢?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录取名额的问题
如果把高校公布录取分数线这个环节提前了,确实录取过程会变得简单很多,学生也不必再提心吊胆守着录取结果了。但是对于全国那么多的高校来说,每个批次的高校都有很多,即使高校真的根据学生的高考情况和自身的招生需求把自己的录取分数定了下来,那么在学生那边,他们是不是在这个分数区间的学生都会报考这个学校呢?这显然是不一定的。
学生即使分数相差无几,他们对不同高校的兴趣和专业的兴趣都是不一样的,他们不会因为分数的局限而把志愿锁定在同一个高校内,如果高校主动的选择了学生,学生不一定会买单,所以这样一来,符合自己录取区间分数的学生不想进,区间外想进的学生又进不来,那么高校招生的录取名额就会浪费很多。高校招生的过程也会非常的尴尬。
2.学生报考趋向的问题
高考考了高分的学生都想进名校,这虽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同的高校它的专业特色和水平都不太一样,我们很难去定义一个高校的实力如何。如果一个名校提前公布了自己的分数线后学生再来报考,那么很可能造成的后果就是因为学校有名,所以只有符合分数要求的学生都来报考了,而根据学生选择学校不能亏分的选择,有些学生即使压线也要挤进那些名校里。而实际上,名气高的高校的某些专业其实可能还不如一些名气差一点的学校。
而且很多学生在报考大学时都会考虑高校所在的地区问题,这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关乎了学生的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所以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肯定比经济落后的高校更有吸引力。这样一来那些有优势的高校要人满为患,没有特别明显优势的高校估计就门可罗雀了。本身现在国家各地区的教育发展失衡,现在怕是要更加严重了。
虽然说国家给了人们自由选择的权利,但是在高考这件事情上,学生太容易被自己的主观认识去影响了,而且学生的目的其实都很明显也很统一,所以他们的自由仅限于在选择高校和专业上,至于是否录取,还是得靠高校和实际的报考情况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