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几大自毁式作死行为,你中过几招?

2019-11-23     美人焦点


“不作就不会死”(《罗振宇·罗辑思维》)

皮肤是“活”的,而且是“活”的社区,由无数“活”细胞组成。

每个细胞对生存环境都有要求,这些要求还各有不同——就像社区里有大人孩子,有工人农民,有高矮胖瘦,有儒侠官商,有温和有暴躁,有不紧不慢有性急如火。

人人不同,但是每个人的需要都必须得到满足。


举例来说:

皮肤深层的细胞,基本上是“泡”在水里面的,而越到皮肤表面,细胞自己的含水量越少;

皮肤深层的细胞,周围环境基本上是中性的,而皮肤表面呢,要维持一个pH≈5.5的偏酸性的环境;

皮肤深层的细胞,互相之间的连接是松散的,而皮肤表层的细胞,则需要把自己锁定在一起。

不同细胞之间必须完美合作。

细胞不停地发送消息和接受信息,同时按照别人给出的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

一旦动作不对,或者是传错消息,皮肤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所谓“作”,就是本来皮肤自己呆得好好的,突然间来了一拨操作,让本来呆着挺舒服的皮肤细胞极其不适应,或者搞出一堆噪音,让本来运行正常的细胞一顿乱动。

——然后,,要么单独前来,要么结伴同行。

一:滥用清洁产品和爽肤水

过于频繁使用清洁产品,比如洗面奶和卸妆油,尤其是皂基型的洁面产品,角质层中的【细胞间脂质】结构就可能被破坏;

如果在清洁之后再用含高浓度【酒精】的爽肤水“二次清洁”和“收敛”皮肤(【酒精】快速挥发,造成的清爽感觉),原本规整的角质层【细胞间脂质】就变得一片狼藉(在高倍率显微镜下)。

二:过度使用面膜

面膜最开始是在医生那里使用的,名字叫做“敷料”。

(现在的医用面膜还是叫医美敷料,医美面膜,械字号面膜)

医生利用敷料浸泡皮肤二十分钟以上,对付那些已经过于干燥或者快速失水的病态皮肤。有一些敷料中的成分,比如胶原蛋白,在皮肤有创口的情形下,还有一定的辅助愈合的作用。

后来,“敷料”被护肤品行业借鉴,成为了“面膜”——相比普通护肤品两分钟之内就“干”在皮肤表面,“面膜”可以有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护肤品中的一些“有效成分”有更多的渗透,帮助皮肤保湿,或者提供一些“信号”,指挥或者帮助皮肤细胞工作。

但是,皮肤最表面的【角质层】的含水量,正常是不超过20%的——在绝大部分的时间里,【角质层】并不需要太多水分。频繁使用“面膜”,实际上是把【角质层】长时间泡在水中。

这好像是在给仙人掌浇水——偶尔来一次大雨,对于仙人掌来说问题不大,但是如果天天下雨,根就烂了。

如果【角质层】出现问题,最终就可能连带整个皮肤都出现炎症。

三:敷面膜之后上妆

即使是偶尔用面膜,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最近似乎又在流行一种“作”死行为,叫做:“面膜之后立刻上妆”,据说妆面更加服帖??!

彩妆的含粉量往往比较高,细细的粉体表面,是细菌和真菌需要的生长场地,如果保管不好(比如沾水),有害微生物会很多。

如果用的是粉底液,那么为了对付更多的细菌污染,其中可能会含有高浓度的【酒精】或者是大量【防腐剂】。

普通情况下皮肤是可以对付的,但是长时间地敷面膜就会造成皮肤过度水合,这时候皮肤就好像是脱掉了盔甲的士兵,大大降低了防御能力。


原本无害的彩妆中的微量重金属、防腐剂,以及潜在的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快速通过泡过水的【角质层】,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建议等面膜的水分充分吸收后再上妆,这个时间可能有点长,所以着急化妆出门的人不建议妆前敷面膜。

四:不停搓脸

有人推荐的办法:反复搓脸,据说是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皮肤吸收“营养”。

【角质层】的确很强韧,但是反复地高强度的摩擦还是会造成“物理伤害”,最终导致皮肤防御能力下降。

还有,那双手上有多少菌,接触了些什么,只有天知道了。

一天两天问题不大,连续搞上几年,皮肤一定不如别人。

手在接触脸时要注意卫生,不然为啥总是有博主说不要随便摸脸。

五:大力拍打皮肤,面部刮痧、拔筋

这个比揉搓更猛一些。

拍打的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是如果力气过大(我看某些视频上真是对自己下狠手),可能造成组织或者毛细血管受伤,最终造成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炎症。

别猛抽自己,也别相信所谓脸部“排毒”方法。

六:撕拉面膜,频繁使用清洁面膜

这个才是终极“作”死武器。

直接揭掉一层【角质层】细胞。

普通【角质层】大概二十层,一般被破坏之后的恢复时间是一个月左右(完全恢复)。每用一次撕拉面膜,就能揭掉一层或者两层【角质层】细胞——实际上,撕拉面膜这种东西,是很多实验室中用来直接造成皮肤破坏的方法......

我就想不明白,干嘛对自己这样?
撕拉面膜完全不推荐,清洁面膜不推荐干皮和敏感皮使用,油性耐受皮一周不要超过一次。

小 结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PW-mW4BMH2_cNUgze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