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五十年的思念,我们相聚在一起;跨越半个世纪的沧桑,我们重逢在今天;青岛二中71届初中的同学们:历史的篇章徐徐翻开,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往事如虹、岁月如歌,那一抹绚丽的雨后彩虹,那一曲铿锵的青春之歌,映照和吟唱着“我们这一届”五十年的,坎坷经历,深沉足迹,生命意义……
《我们的五十年》——
1969—2019
无悔的青春,永恒的纪念
校园的老墙
虽已斑驳
在梦里
依然赏心悦目
推开临海的窗
寻找那一只小船
缆绳上
系着我的思念
往事如风,岁月如梭
曾记否——往事如风、岁月如梭。1969年那个火红夏季,经过风暴洗礼、从红瓦绿树掩映的名人街区走出来1000名孩子,伴随着震天的锣鼓和飞扬的红旗,迈进了青岛二中的大门。
复课学习的教室里,传出了朗朗地读书声。虽然知识的提供是那样的贫乏,但是,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氛围依然强烈而浓厚,学校黑板报上的文章和图画还是那样绚丽多彩、争奇斗艳。
校办工厂劳动收海带
2连9排同学下乡麦收照片
学工劳动的车间中,粗糙的沙箱注入炽热的铝水,柔软的小手磨起层层茧子,精心打磨出的可控硅散热器铸件荧光闪耀。
收获季节的大地上,稚嫩的肩膀背负起硕大的小麦秸捆,汗水浸湿了蜿蜒的田野小路;学农的苦和乐有当年同学的诗歌为证:“喜闻麦香磨镰刀、今日收割兴致高,心急恰似龙归水,一头扑进黄金涛。”
野营拉练的漫漫征途、质朴乡亲的灶台炕头,留下了青涩少年的坚定脚步和欢声笑语。清澈的井水洗去一天的疲劳,滚热的面汤温暖疲惫的身心。
最难忘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群殴翱翔、小船摇摆,在学校海洋农场劳动的少男少女们,摇着吱吱鸣响的船撸,穿行在星星闪烁般的玻璃浮漂之间,棕色宽大的海带映亮了同学们黑红的脸庞……
谢素香老师
徐克斌老师
李启亮老师
张传慈老师
当年教导我们的老师尹典训、安文山、王乐舜、任培林、朱思远、尹世武、王万凤、李贤台、谢素香、纪仲谦……早已名扬岛城,展示着教育名家的风范。曾经担任71届初中二连连长兼八排班主任的李贤台老师,迄今已经82岁高龄,他深情地说:这一届的学生,思想清纯、处事老成,他们有着坎坷的经历和非凡的人生。
往事如烟,岁月如火
忆往昔——往事如烟、岁月如火。我们这一届,小学读了七年,初中毕业又必须面对“出生在1954年之前的先行分配、1955年之后的再等待一年”的命运。社会仍在动荡、经济还未复苏、求知道路迷茫、工作前程彷徨,17岁的少年将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道路?
高志昂与战友
李燕川 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空军值班室
部分同学参军入伍,成为海陆空三军战士,有的成为军中骨干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英雄。
1975年青岛市上山下乡动员大会,杜丽莎、翟卫民、张莉、冯玉华同学合影。
1975年青岛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大会,袁群作为知青代表发言。
翟卫民等同学与房东合影
地雷战英雄于化虎给知青讲地雷战。右一杜丽莎,右二翟卫民。
方谢丽同学与知青组同学参加麦收
1975年山东海阳邢村公社赵幢大队地雷战故乡知青组合影,第一排右二杨谦,右二李晋;第二排左二为地雷战英雄赵守福。
有幸的是,我们这一届遇到了恢复高中教育的机会,满足了部分同学继续求学的愿望。没有想到的是,由于高考制度不接轨,高中毕业一年后,绝大多数同学响应党的上山下乡的号召,随着父母单位插队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1977年参加高考录取的部分同学们。第一排左起,张凌四排山东中医学院,马建英六排山东工学院,姜帆山东大学;第二排左起,孙莹山东大学,孙若光山东大学,许栋山东大学
王伟克 77年考入曲阜师范学院历史系。青岛电视大学教师。照片是王伟克与系排球队队员合影
77年高考制度恢复,部分同学发奋考入高等教育学府;部分同学则边工作边参加了各种业余教育的学习,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高健滨 1972年毕业分配胜利油田工作,在采油和井下工作岗位奋斗一生,被多次授予新长征突击手, 堪称新一代铁人。
张雷声,某部队司令部作训股股长,对越自卫反击战战斗英雄,高位截肢,荣立二等功。29岁,正值青春年华,为了捍卫祖国的疆土上战场英勇杀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矫盛强 北海船厂技术人员,1989年10月参加了中国南极第六次考察队,全程参与了中国第六次南极考察和中山站的建站。
他们默默奉献、辛劳一生。港口造船、重工机械、轻纺车间、科研院所、公共交通、学校医院、政府机关等各个领域都留下了他们忙碌的身影和奋斗的足迹。有的同学成为优秀技工、劳动模范、企业家和政府领导干部。
最令人感佩的是那些走向三线企业的同学们。祖国需要、义无反顾、远走他乡、奋斗终生。九二三模范女子采油队中留下她们英姿飒爽的身影,新长征突击手代表大会上传播他们先进模范的事迹。
高桦 美国医学博士 斯坦福大学眼科教授
潘愉德 在华盛顿首府接受农业部森林署署长颁发的杰出科学奖。
杨谦,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们这一届同学,无论曾经工作在哪一个岗位,无论现在生活在什么地方,都是勤勤恳恳、埋头苦干的典范;都无愧于家庭、无愧于社会、无愧于国家。
往事如虹,岁月如歌
五十年半个世纪,五十年白驹过隙。同窗的你已经两鬓斑白,青春的脸庞已经刻满沧桑的痕迹。
如今的我们已经成为家族的长辈,有的家庭甚至已经四世同堂。过去的就是过去了,已经成为美好的回忆;新的晚年生活刚刚开始,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亲爱的老同学,你的一切还好吗?
你在读书和继续学习吗?你在发挥余热、忙碌在工作第一线吗?你的书画习作有进步吗?你去社区广场跳舞了吗?你的烹饪技术有提高吗?你在幸福地含饴弄孙、享受着天伦之乐吗?……
你完全有理由、可以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慢慢领取耕耘后的收获。
五十年前,我们在青岛二中结缘;五十年后,我们可以向母校说:我们曾经以成为青岛二中的学生而骄傲,现在青岛二中会以拥有我们这一届学生而自豪。
往事如梦,岁月静好
古人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我们的经历太多,我们的感悟更多;健康快乐已经成为我们这一届同学的晚年希冀、后代祈盼、社会关注、追求目标。
祝福老师和同学们身心健康、团结和睦、生活通达、幸福快乐!
昔日握别,誓言刻骨;
与君击掌,相约江湖。
远方之路,从无坦途;
仗剑前行,心怀抱负。
彼岸在前,风满帆鼓;
岁月漫长,终有归宿。
今日欢聚,围坐倾诉;
与君把酒,相忘江湖。
上周收到林志伟老师的信息,并有幸收到了这本珍贵的纪念册。《我们的五十年》收藏了青岛二中71届初中1000名学生入校时的学籍表照片、500余张下乡、入伍、三线、大学时期的照片,以及8万余字的回忆文章。本次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节选小部分图文编辑发布,也以此献给青岛二中71届的老师们——无悔的青春,永恒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