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被低估的香港动作片,是致敬?还是告别?

2019-05-23     影视地平线

有一种职业或许正在慢慢没落,准确的说,应该是变得可有可无了,它就是武术指导

从辉煌到衰落,伴随着香港动作电影的起落,逐渐被炫丽的电脑特效所取代。无论承认与否,他们曾经的辉煌,在当下看来,更多的是一种日薄西山的挽歌。

在2015年的香港金像奖上,《一个人的武林》获得了香港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这可能是国内大奖多年后再次给予动作片的一种肯定,在很多人看来,这对于动作指导来说,也算是一种鼓舞,可在我看来,与其说是鼓励,不如说是告别

05年的《杀破狼》大火,在传统动作片的基础上,除了视觉上的刺激之外,更多的实战格斗元素的融入,让人们看到了久违的纯正香港动作片,观众大呼过瘾,却也无法挽回日渐消亡的香港动作片。

在2014年,同样是甄子丹,带着《一个人的武林》再次试图打出香港动作片的风采,可惜,这次除了致敬,更多的是带着一种告别的味道。

当初,《一个人的武林》上映,伴随着的是不断出现的恶评,只是,那时候的观众情绪上的冲动,不知道5年之后再回过头去看,是不是会冷静了些呢?

1

相比较之前《十月围城》偏带文艺气质的作品来说,陈德森的《一个人的武林》则干脆把所有的重点放在了动作设计上,而在整部作品中,七场的打斗却看不出雷同,这对于五个武术指导甄子丹、元彬、元华、董玮、梁小熊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

从腿法较量开始,依次是拳头,擒拿,兵器和内功,场场设计精彩,拳拳到肉的快感,让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香港动作片黄金时代,尤其是最后公路对决的那场戏,王宝强和甄子丹的狭路相逢,原本属于传统的武术动作,放置在现代的水泥城市,车辆从身边穿梭,而他们则拳脚相向。

这里的设计很是用心,一招一式都带着浓浓的港式味道,这场打斗,可以算是让传统动作完成了在现代社会的一出完美演出,只是,演出结束也就该谢幕了。

如果单纯从武打角度来欣赏,《一个人的武林》是中上水平的,酣畅淋漓且不拖泥带水。

当然,这次算是与内地的合拍片,在演员上的选择,因为与甄子丹对打的人几乎使用的差不多了,所以,他们找到了具有一定武术功底的王宝强来合作。

如果说之前《Hello!树先生》是王宝强的蜕变之作,那么《一个人的武林》则是王宝强的改变之作。

对于封于修这个角色来说,王宝强是及格的,可能因为之前对于王宝强喜剧模式的固有认识,让很多人怀疑甚至抨击王宝强的表演,不过,在我看来,王宝强出色的完成了封于修这个角色,甚至,比甄子丹的夏侯武更有看头。

当然,作为香港制造,合拍片也只是演员上的合作,在动作以及故事背景的设定上,仍旧放在香港,这也是让《一个人的武林》拥有纯正香港动作片味道的主要原因。

故事中,甄子丹饰演的夏侯武也曾想称霸武林,所以,他用拳头挑战各大门派,直到失手打死人,才开始在监狱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

《一个人的武林》在内容上不算复杂,一个曾经的武痴对抗一个现在的武痴,两个功夫极高的人,却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中,仍旧用最原始的方法来一决高下,这里的决高下不是点到为止,而是生死之战。

相比较之前香港动作片的设定,这里的两个人都没有正义的背景,而更多的是对于功夫的理解不同罢了,所以,撇开俗套的身份限制,单纯的考虑动作的打斗,很明显的看出导演的意图。

过去,香港动作片无论多么暴力与血腥,它的主题往往都是围绕正邪较量或是除暴安良,而这次,借助王宝强饰演的封于修的口捅破了那层一直对功夫伪装的窗户纸:“功夫不是小孩子打架,功夫是杀人技。”

其实,夏侯武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他在半途反省了过来,而封于修则始终沉迷其中,所以,功夫成了满足封于修杀人快感的工具。

最后公路打斗的那场戏,夏侯武和封于修功夫上不分上下,只是,因为夏侯武心存的一丝善念,所以,在封于修面前他是处于劣势的。

功夫再快,也不如子弹快。

之前无论是电影《功夫》还是《叶问外传:张天志》中,对于功夫和子弹都有过对比,那时候,功夫胜于子弹,而到了《一个人的武林》这里,封于修即使功夫再高,还是死在了警察的子弹之下。

当狰狞的封于修扑向拿着手枪的警察时,我似乎看到了香港动作片在现代大环境中依旧想要头破血流的冲击,这一次,功夫没有躲过子弹,于是,功夫倒下了,而封于修那双大睁着的眼睛里有很多的不甘。

夏侯武寓意着改变,封于修则寓意着坚守,对于香港动作片,改变或是坚守,都得做出一种选择,只是,面对发展迅速的科技足以替代功夫的现代,该何去何从还没有定论,于是,这次导演的致敬也就成了变相的告别。

2

在这部电影中,出现了很多健在或者已经不健在的见证参与过曾经香港动作片的熟悉面孔。

武术指导居多。

在香港动作的辉煌时期,武术指导必须是具有武术功底的人才能胜任的,从之前地位极地且没有任何保障的武行开始,到了拥有自己独立称谓的“武术指导”,最后甚至可以坐上导演的位置,香港的一批又一批的武术人才,努力的在动作片中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得到肯定的同时,也推动着香港动作片的不断发展。

《一个人的武林》可以拆开理解,一个人指的是香港动作片,而武林指的是电影界。

如今,当任何一个会一丢丢花拳绣腿的人都可以随便指导别人动作戏的时候,或者说,当电影不在要求演员必须具有武术功底的时候,阿猫阿狗吊着钢丝嬉笑打闹,后期再经过电脑合成,炫丽的画面取代扎实的基本功,不知道这算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敷衍?

李小龙把功夫引入国外,进入词典时,他怎么都不会想到,香港动作片居然开始走向了没落。

陈德森过于深情,于是,他把香港动作片的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都进行了致敬,在剧情推进的同时,又巧妙的把这些人放进了自己的作品中,因为,观众对香港动作片的热爱并不代表对于这些幕后人员的熟悉,所以,陈德森索性在结尾一一备注,好来一次正式的告白。

不过,告白变成告别,难免让人唏嘘不已。

《一个人的武林》与其说夏侯武是主角,倒不如说封于修才是主角,他太过于痴迷武术,于是,这种痴迷让他固执己见,最终死在了现代人的子弹之下。

从封于修身上,何尝看不出香港动作片的影子,痴迷不是一种错,可惜生错了时代,当武痴碰上现代社会,结局注定是悲惨的,这不是人的错,而是时代发展必然的结果。

李小龙已经不在,洪金宝成龙李连杰也年过半百处于半退休的状态,而袁和平程小东又因为作品的缘故备受诟病,剩下一个甄子丹,站在历史与现代的节点,不知所措,至于吴京,他是内地人,属于内地探索者,他不再是拘泥香港动作片的套路,更多的是挖掘新的电影题材,比如军事题材。

《一个人的武林》可能排在《杀破狼》之后,但是,除了《一个人的武林》,至今再也没有出现过超越它的香港动作片,听说甄子丹的《叶问4》就要来了,不过,此时,动作彻底没了,剩下的恐怕只有一直兜售的情怀罢了。

整部电影虽然打斗给人快感,不过,仔细品味还是可以体会到一种肃杀氛围,导演把自己的感叹无意间融入作品中,于是,再厉害的夏侯武也抵不过一辆大卡车,再厉害的封于修也抵不过一颗子弹。

对于香港动作的致敬也就成了告别,毕竟,从片尾出现的那些人便可以看出,没有市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没有人才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OLrCGwBmyVoG_1Zz3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