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茉家育儿 | 孩子3-12岁,用这个方法来教育,效果超好

2019-12-19   爱吃草莓的老仙女

熊孩子吵闹不听话,好言好语安慰没有用,亲妈秒变后妈:道理我都懂,脾气控不住,对孩子大吼一顿或是动手然后就是一阵鸡飞狗跳,小孩嚎啕大哭,当妈的悔不当初。

这种时候不妨试一试北美父母比较推崇的一种管教孩子的方法:计时隔离。

“计时隔离”(也叫Time Out,在中国叫“面壁思过”)是欧美父母间非常流行的惩罚孩子的方法,因为没有暴力,并且实用有效而备受推崇。

如果正确使用的话,“计时隔离”可以帮助父母教育2岁半到12岁的孩子,减少孩子不良行为,促使其养成良好习惯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01

为什么计时隔离能起到教育作用?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和群体意识,年幼的孩子对大人的依赖性很大,一旦受到冷落或被孤立,就会感觉到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他们对大人的区别对待也变得敏感。

当他们在独立无聊、没有任何娱乐的地方面壁,他们能将关注点放在刚才的错误上,重温自己的言行,并且发现哪个行为导致自己受到惩罚。


需要注意的是,让孩子“计时隔离”期间,大人不要责骂殴打或带任何的负面情绪,更不能大吼不叫,否则孩子会感觉到被嫌弃或抛弃,而是冷静地对孩子说:“3分钟,想想你刚才犯的错误,然后再告诉妈妈!”


小茉家提醒的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3岁前的宝宝和12岁后的孩子,3岁前的孩子由于心智未够成熟、并且记忆短暂,过早使用“计时隔离”会给小宝宝造成误导,以为大人不爱自己了,给幼儿的心灵造成负面的影响。

12岁后的孩子进入叛逆期,有很强的自主意识,“计时隔离”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引致孩子的反感和强烈的抵触。


02

计时隔离的时间和年龄成正比

比如:2-5岁的儿童应接受2至5分钟的“计时隔离”时间,如果是6岁的孩子,那么“计时隔离”就是6分钟。而10岁的孩子会得到一个10分钟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一进入“计时隔离”区域,父母就开始计算时间,而不是指父母必须等孩子完全安静下来的那段时间。

“计时隔离”尽量不要使用很长时间,因为时间过长,这种行为已经给孩子造成了伤害。

大多数孩子在一开始站的时候,往往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但过长的时间会让孩子由后悔演变为怨恨,过犹不及的面壁说白了是大人在宣泄情绪。

一般来说,“计时隔离”的时间标准应该是每大一岁增加一分钟,上限是10分钟。


03

计时隔离地点非常重要


“计时隔离”的地方最好选择父母能够看到,便于监控的地方,如果孩子和家人大多数活动发生在客厅,那么“计时隔离”的地方可以在客厅。


在客厅的角落,放一把椅子,让孩子坐在椅子上,年纪较大的孩子,父母可以让他们在自己的房间。关小黑屋、关壁橱里这叫“虐待“”不叫“管教!

任何惩罚都必须在保证孩子安全感的前提下才叫教育,否则恐惧占据了孩子的心灵,不仅不能让孩子意识到过错,还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阴影。

但是父母必须告知孩子在“计时隔离”时,不能看有电视,玩玩具,阅读等娱乐活动。


当然,无论父母选择怎样的“计时隔离”,首先要确保这些地方的安全性。


04

计时隔离爸妈需要记住的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给孩子设定家规,并不时地向孩子解释这些规则。



然后用平静但比较坚定的语调告诉孩子“计时隔离”是用来帮助他们记住这些规则的一种方法,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在实施“计时隔离”之前,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行为是错误的。

比如:父母可以对孩子说:如果我数到三,你还不把你的玩具捡起来,放进盒子的话,我会给你们“计时隔离” ,此后,父母还应避免和孩子继续争论。

如果孩子听到警告后停止了不良行为,那么父母一定要好好表扬孩子,鼓励他们的正确行为。

反之,如果孩子拒绝接受父母的警告,那么父母应该在给出警告以后的1分钟内,冷静地把孩子带到设定的“计时隔离”的地方。

记住:父母一旦给孩子“计时隔离”警告,就一定要执行,否则孩子会认为,父母的警告只是吓唬他们,他们不用改正他们的错误行为。

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尽量不要生气,在“计时隔离”期间,避免和跟孩子说话,也不要给孩子所想得到的关注。

如果孩子试着在“计时隔离”所结束之前,走出“计时隔离”的地方,父母可以的把他们送回去,有时父母需要重复不停的把孩子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