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贪官污吏都是极为痛恨的,贪官污吏的出现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速国家的灭亡,因此作为国家掌权人,要想国家繁荣富强,必然要对这种贪污腐败的行为作出相应的举措,从而杜绝贪腐行为的发生。而事实上,在我国历史上,有几代王朝在贪腐问题上都作出了一些相应举措,得到了显著的效果。
在清朝时期,由于前期几个皇帝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国家出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这虽然是好事,但同时也致使贪腐现象日益严重,很多读书人苦读数年,在高中以后却大肆敛财,遗忘初心,过上奢靡生活。而贪官污吏的增多就像蛀虫一样,不断吞噬着国家,若是皇帝不能作出有效举措来抑制这种现象,必然会导致国家日益空虚。
到了乾隆年间,贪腐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因此乾隆帝在上位以后,立刻针对贪腐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的举措,严厉打击贪官污吏,整顿吏治,努力使国家清明。但是由于贪腐问题已经根深蒂固,乾隆帝要想彻底消除这种问题,需要作出极大的努力,可惜乾隆本人生活铺张奢侈,在处理贪腐问题上不够果敢,因而效果并不明显。比如说他最宠爱的臣子和珅就是超级大贪官,但是乾隆为了个人利益,却任由他为所欲为,这也助长了贪污作风。
当然,乾隆在这方面也还是有所作为的,他虽然秉承着宽仁政策,但遇到严重的贪腐行为还是严厉果敢的,这从一件事中就体现了出来。那是在乾隆初年时期,有两个地方官员分别叫喀尔钦和萨哈谅,他们为官多年,却因为犯下罪行而遭受到惩罚,当时乾隆下令将这两人押解进京等待受审。
作为朝廷钦犯,日子自然过得苦哈哈的。住在监狱里,吃的是粗茶淡饭,又被关押着,失去了自由,而且以往交好的朋友和同僚也都避得远远的,唯恐惹祸上身,这样的生活对于习惯了作威作福的两人来说,自然是很难过的。
不过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乾隆觉得这两人也受了不少苦,算是得到了一些惩罚,便下令给他们提高伙食,不仅每餐有酒有肉,还允许家属和朋友探视,这也算是对两人额外开恩了。起初这两人极为感激,但是不久后,这两人见皇帝似乎已经遗忘了他们,便开始放肆起来,经常和朋友饮酒作乐,过得逍遥快活,似乎早已忘记两人是戴罪之身了。
这件事传到乾隆耳朵里后,他勃然大怒,立刻命令刑部官员刘统勋和钱度前去查探情况,并严惩此二人的这种行为。于是刘统勋和钱度商量出了一个查探方法,当那两人再次饮酒作乐的时候,刘统勋便独自一人来到牢里,假装探望他们。哈尔钦是刘统勋的老师,他见刘统勋独自一人前来,便大胆地邀请他一起喝酒,顺便想要打探案件情况。
刘统勋也不客气,立刻坐下与他们一起喝酒,却绝口不提案件情况,三人快快乐乐地喝完了酒。这时候,钱度走了进来,提醒刘统勋时辰到了。刘统勋便从怀里拿出诏书,宣读里面的内容,最终判定两人贪污受贿,罪行累累,证据确凿,将这两人分别判为斩立决和自尽,以此谢罪。
此时这两人才知道自己犯下了多大的罪过,乾隆对他们宽容以待,他们却反而胡作非为,罪加一等,最终令乾隆痛下狠心,施以极刑,这两人都非常后悔自己的行为,但一切都太晚了。这两人的下场也证明了乾隆皇帝确实曾严厉整治贪腐行为,只是力度不够,最终没能取得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