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分国产良心,我来第一个安利

2020-01-31   独立鱼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一场疫情让民众对各省市的治理水平有了直观的认识。

有的省市反应慢,应对策略漏洞百出,公关措辞都是空话套话。

遭受到百般质疑与不信任。

有的省市应对灵敏,有条不紊,紧锣密鼓,官方的发言中肯又细致。

获得了民众的一致认可与信任。

比如,上海。

这座向来以“小资”形象示人的城市,让大家见到了它“务实”的一面。

鱼叔对这种“务实感”很熟悉。

之前我们介绍过的国产高分纪录片,很多都是上海本地的电视台制作的。

它们就自带这种“务实”味道。

代表性的有:

《人间世》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 120》

《派出所的故事 2019》

在豆瓣统统都是 9 分往上。

这种务实,建立在尊重基本事实的基础之上。

不扭曲,不美化,把 AB 正反面都拍给你看。

没有什么中华上下五千年,也没有什么泱泱大国纵横捭阖。

就是拍一些普通老百姓的日常难题

就像今天鱼叔想跟大家介绍的这部——

《人生第一次》

本片由上海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和央视网联合推出。

播出两集,豆瓣评分飙到 9.1。

它像是一个大型 Vlog,截取一生中重要的“第一次”,再串起来。

从而组成万千普通国人的日常缩影。

12 集的内容有:

生孩子

上幼儿园

留守儿童写诗歌

新兵蛋子入伍

残疾人如何就业

农民工打工

年轻人买房

新婚生活

老年人的退休生活

疾病

养老社区

死亡

朴实无华,但动人。

节目组请来演员做旁白。

涂松岩看到产科的镜头时,会想起自己孩子刚出生的情景。

眼角不由得湿润。

9.1分国产良心,我来第一个安利

高亚麟看到嬉闹哭喊的幼儿园时,也激发了他对自己童年的回忆。

这就是“真实”所带来的能量。

刚播出的 2 集故事,都发生在上海。

第一集,出生。

2016 年的《生门》,用生猛的镜头,直击了很多孕妇的高难度生产故事。

让人心疼又感动。

那么“顺利”的生产是什么样子呢?

也依然很揪心

目前的分娩方式,有顺产和剖宫产。

众所周知,孕妇顺产时会承受难以想象的疼痛。

尽管如今已经有了无痛分娩技术,可无痛,也不是一开始就上麻药。

要等开两指。

在等待的空档里,产妇已经痛得捶墙了

上麻药,需要从脊椎注射

穿刺针穿过产妇腰部的脊椎孔,将一根细小的导管导入硬膜外腔。

进入产房后,伴随着护士“再来再来再来再来”的鼓劲儿声,

妈妈忍着剧痛分娩。

一直用力,都忘记了呼吸

终于生出来了,也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剖腹产,往往是万不得已的选择。

宫口开的慢,加上发烧,害怕因羊水温度上升宝宝感染,所以才要“挨那一刀”。

一共要割开 7 层

分别是皮肤、皮下脂肪、腹直肌前鞘、腹直肌、腹膜、子宫浆膜层和子宫肌层。

每一层都是损伤。

27 岁的向爽,怀有双胞胎

同时,她患有先天性心脏主动脉掰二叶畸形,需要进行手术。

好在,手术顺利。

一个月后,剖宫产把婴儿取出。

孩子都平安,可爱,活力四射。

可你看看这个女孩,已经瘦弱地不成样子。

就像旁白所说的:

关于万物之始

我们总是心存浪漫

然而对其中的艰难

有时我们无法预料

每一个生命,都来之不易。

活下来,已经是奇迹。

第二集,上学。

不知为何,鱼叔特别喜欢看幼儿园时期的小朋友。

恣意,灵动。

要哭就哭,要笑就笑,带着某种原始的动物性

大约 3 岁的时候,孩子就要进入幼儿园了。

歇斯底里鬼哭狼嚎,是开学日必经的一关。

性格再温和的孩子,这时候都会哭得鼻涕冒泡。

惹到他,是会翻白眼的哦。

9.1分国产良心,我来第一个安利

哭归哭,饭也还是要吃的。

伤心也不耽误干正事儿,这是婴幼儿身上最棒的一点。

9.1分国产良心,我来第一个安利

哭,是因为正在经历分离焦虑

这是“独立为人”的第一关。

以往,婴幼儿将自己和父母视作一体,只需做做手势,吃喝拉撒睡都会被安排地好好的。

想抱抱,想亲亲,会得到及时回应。

可到了幼儿园,他猛然发现自己只是许多小宝宝当中的一个。

那种特殊感、全能感不存在了。

于是紧张、担忧、恐惧

每个人,都是在这种惶恐的情绪里,慢慢练习,学着成长。

就像这位小宝宝说的:

你千万不能哭

你就大步地

不要家长陪

你就大步地往幼儿园里面走

这就是勇敢

谁说孩子什么都不懂?

他们可明白了!

幼儿园中班或大班的孩子,已经学会了独当一面。

他们帮忙照顾更小的孩子。

抚慰情绪,甚至喂饭。

孩子成长的速度,远比你想象地快。

上完幼儿园,就要进入小学。

这时候,孩子身上就有“任务”了。

有些人的书包里,放着一棵葱

寓意聪慧。

有些人书包里,揣着写着“100”标语的方便面

寓意考试得 100 分。

你可以看出来,这些孩子脸上似乎疲惫了一些。

小学生的生活,已经开始繁忙起来。

来,做这个作业

来,做那个作业

来,弹会钢琴

来,休息五分钟继续做作业...

在老师小红花的奖励下,他们学会了竞争。

开始摸索着努力与奖励、冲突与合作的规律。

以及如何在能力范围内,获得奖赏和喜爱。

9.1分国产良心,我来第一个安利

这部纪录片中,目前我最喜欢的段落,是最后采访小朋友:

以后长大了想干什么?

本以为他们会大声喊出科学家、总统、明星这样闪闪发光的职业。

没想到他们的答案居然是:

离开小班。

做消防员。

到 Office 里去工作。

想找出未解之谜。

还有一个小朋友说:

就当一个普普通通的爸爸。

因为爸爸很辛苦

我当其他的也是很辛苦

当爸爸在家可以带着一些贵重的东西

保护家庭,挣钱

就这些,我觉得很好

很难想象,这段话简单而深刻的话,出自一年级的小朋友之口。

看到这里, 鱼叔竟然有些泪目。

这届小朋友,也未免太质朴了。

之前一直认为,很多人是有童年滤镜的。

凡是过去的,都是希望的、天真的、无暇的、欢乐的。

凡是现在的,都是焦灼的、丑陋的、无力的、沮丧的。

但当我通过《人生第一次》的镜头穿越回童年,猛然发现:

孩子的烦恼、快乐和理想,或许跟我们成年人并没有多大差别。

幼年很美好。

纯真,但也在努力,也会有烦恼,会发愁,会为争多一朵小红花绞尽脑汁。

此刻,也值得珍惜。

焦虑和压力之外,也有岁月所带来成熟、丰富、坚定。

对自己和人生有了更强的认知和把控,目光和眼界都放得更远更宽。

成年后的自己,有了改变和行动的力量

这就是成长,带给我们的礼物。

瞧,生命可真是神奇啊。

要好好活着,努力活着啊。

这娃真敢说大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