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惠善与安宰贤
其实,我不太关注娱乐圈的八卦,但是看到具惠善与安宰贤这样一对曾经羡煞旁人的爱侣离婚,有点小感伤。
我想写他们,实则因为他们的婚姻是无数人婚姻的缩影。
开始的时候美得像童话,结束得太寒心。
不是人心善变,而是磨合的齿轮碾得双方血肉模糊,最后不得已一拍两散。
才貌双全的具惠善,一直贪恋被爱的感觉。
但她不知道,沉溺在被爱的女人,往往很危险。
具惠善,1984年生,妥妥的的白富美,家境殷实,而且才华横溢,名副其实的多栖艺人。
她曾就读于首尔艺术大学。2002年,具惠善顶着网络五大美女之一头衔,进入演艺界。
2009年是具惠善最要耀眼的一年。
她主演《花样男子》而走红。同时她发表了自己的首部小说《Tango》,举办了个人画展,与人合开演奏会。
除此之外,她在电影《妖术》的制作中,一人兼4职,导演,演员,编剧,作曲,样样干得风生水起。
这样的具惠善简直是开挂,这才情不服不行。
又美貌,又有才,再配上甜蜜爱情简直就是人生大赢家。
2016年,具惠善跟模特出身的安宰贤结婚,俊男靓女,事业有成,真是让人羡慕嫉妒恨。
安宰贤因为热播剧《来自星星的你》,饰演千颂伊的弟弟而被人熟知。
婚后两人也频频撒狗粮,各种秀恩爱,安宰贤几乎把具惠善宠溺得快要化掉。
但是幸福总是太短暂性,3年的时间,爱情已死,婚姻碎了一地。
今年8月,两人已经在处理离婚。
具惠善不愿离婚,安宰贤对婚姻厌倦又躲闪,铁了心要离。
她死拽着不放:“像说服我结婚一样,离婚也要负起责任说服我吧”,“离婚之后,我可能会死”。
那个光芒万丈的姑娘,在爱情里,活得像菟丝子一样,一点硬气也没有。
具惠善人虽成年,情感却未成年,她的心理年龄还是一个依恋人的少女。
具惠善在网上公布了婚姻的存续期间,两人的生活宣言。
那则宣言,满满写的是安宰贤要做什么,安宰贤不能做什么。
安宰贤在外喝酒不能超过10点,不能喝醉,不能任性耍脾气,要小心说话,要每周清理猫猫厕所,要整理鞋子,要整理衣服,脱掉的衣服要放回原位。
但是对具惠善的要求那一栏却写着:无。
这则宣言,可以看做是他们爱情的证据,安宰贤得时刻宠溺着小娇妻。
但是这则宣言又像一个紧箍咒,戴在安宰贤的头上。
具惠善,这是典型的焦虑型依恋,这种依恋模式,在爱情初期,被甜蜜覆盖尚不容易觉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渐渐凸显。
什么是焦虑型依恋呢?
依恋理论,是由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Bowlby)提出,他认为在成人亲密关系中,人们对伴侣的依恋风格,和儿童期对于父母的依恋反应高度一致。
也就是我们在成人之后的依恋关系,很多时候是童年时期对父母依恋关系的投射。
依恋又分为以下几种,安全型依恋,焦虑型依恋,回避型依恋,混合型依恋。
而具惠善明显呈现出焦虑型依恋,在婚姻关系里,她始终扮演小孩的角色,让对方扮大人,来满足自己被照顾的诉求。
焦虑型依恋的人,总是喜欢特别黏人,缺乏安全感,她又特别敏感,一件小事都会让她爆发,要么发怒,要么变成刺猬,到处扎人。
《情深深雨蒙蒙》里的陆依萍就是焦虑-冷漠的典型,一方面渴望爱,但表现出来的却是疏离与冷漠
但具惠善呈现出来的是焦虑-纠缠,渴望爱,所以想要黏住对方。
她不愿离婚,一方面回忆那些爱的细节,一方面曝光曾经爱的证据。
安宰贤躲避她,她在网上炮轰他,说他想要离婚,说他与其他女性有接触亲密且频繁。
安宰贤被无数的人骂成渣男。
一直沉默不发声的安宰贤,针对具惠善的炮轰,发文回应。
他分条缕析两人婚姻始末,同时声明自己与其他女性绝无半点不正当关系,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婚姻的事,也没做过什么丢脸的事。
双方已经协议离婚,自己也已支付协议离婚经费,但具惠善提各种无理要求,协议金不足,两人共同居住的公寓所有权归她,具惠善的纠缠,让早已对这段感情厌倦的安宰贤,铁了心要与具惠善一刀两断。
安宰贤还说自己有抑郁症倾向,结婚以后也在长期吃抗抑郁的药物。
具惠善扮演被宠的角色,而安宰贤是施与的角色。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关系尚能维护,但就怕,有一天那个一直愿挨的人不配合了。
看看那些生活细则,安宰贤很多时候得压抑自己的情绪,去哄这个比自己大三岁,名气声望比自己高,还是自己老板的老婆。
他本就有抑郁倾向,还要压制自己的情绪,去讨另一个人的欢心。
每一个成年人都有情感需求,成年人的情感需求是被需要,被保护,被在乎,被肯定。
安宰贤从内心深处是抗拒这种相处模式的,但他选择了妥协,到最后再也受不了。 一方抗议,逼近,索取更多的爱,另一方无力招架,最后选择逃避,疏离,甚至分手。
可以说是焦虑型依恋,这个怪物摧毁了具惠善的幸福。
高质量的婚姻关系,一定是让人舒服,放松的,而不是充满压力感。
有些关系,看似彼此没矛盾,不争不吵,但很多关系说散就散了。
也不是说散就散,有句话说得好;所有的离开,其实都是蓄谋已久。
而你愚钝,不曾察觉而已。
你以为的亲密,其实是假性亲密。有时只是一些问题不愿触碰,被掩盖了而已。
看到过这么一个婚姻小片段;
作者的小姨,是个很清爽,利落的人,爱养花,尤其是兰花。阳台上摆了好几盆小姨精心养的墨绿的兰草。
忽一日,40多岁的小姨说什么都要离婚,姨夫,人还可以,在单位当个主任,也没什么不良嗜好,但小姨铁了心要离,问其原因,原来是姨夫总爱往小姨的兰花盆里弹烟灰,而且屡说不改。
有时,真不是小题大做,而是背后隐藏的诸多的生活观的不同。
有些矛盾,大家彼此不愿揭开而已。
有些恋情,其中一方自觉良好,但另一方却要分手,往往是因为一方沉溺在被爱中,忘乎所以。一直付出的那一方因为失望攒够了最后决绝离开。
就像具惠善和安宰贤,具惠善一直觉得沉浸在被爱里,但是她却无视安宰贤为爱妥协,压抑,取悦,迎合的心情。他的疲惫,厌倦,不耐烦,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是积攒来的。
爱是一种相互的力量,如果一方沉浸在被呵护,被关爱的幸福中,不曾替对方感受考虑,甚至认为理所当然,长此以往,一直付出的一方也会心灰意冷。
毕竟他付出,是为了被爱,被回应。
我一直觉得最好的感情,不是双方特别成熟,情绪都控制得特别好的那种,那样的关系有点没趣味,显得呆板。
真正有滋味的是,两人轮流在婚姻里扮小孩,可以在成熟与稚嫩之间切换,不显得那么精明。你扮小孩,我扮大人哄你疼你。我扮小孩撒娇耍赖,你扮大人体贴周到。在爱与被爱中轮换,才会更加珍惜。
若是一方长久扮小孩,理直气壮让对方各种满足和付出,时间长了,这段关系很可能因为疲倦,动摇,而出现问题。毕竟别人爱你,是因为他也同样渴望被爱。
当你沉浸在被爱的幸福里,记得问自己一句:他也一样幸福吗?
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吗?
有时候对的人,走着走着也变成了陌生人,甚至仇人。
很多时候,婚姻好坏,不是因为人对不对,而是在于怎么相处。
婚姻不是人不对,而是相处不对
具惠善和安宰贤,从童话走向黑暗,无数夫妻,从热恋,走到怨憎,甚至仇恨的地步。
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找到那个让两人都舒服愉悦且感情升温的频道。
茫茫人海,遇见一个人相爱不容易,要怎样才能建立一种高质量的亲密关系,相伴到白头呢?
你可以试下这四个步骤。
1、觉醒,自察。
有人婚姻已然出现问题,而自己浑然不知。 有人知道,但对现状无能为力,借故逃避。
婚姻当中需要一种觉醒,自察的能力。不是说去考验对方是否变心,跟踪对方是否出轨,而是问问自己对这段婚姻关系的感受,自己做了什么导致这段关系变成如今这样。
就像我自己,在我看《情感勒索》这本书之前,我浑然不知我也在对爱人进行情感勒索,只要他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我就各种甩脸色,或者沉默,或者哭泣。
当我意识到之后,每一次想要生气的时候,情感勒索这个词就会腾地跳到我脑海里。
对婚姻,对情感保持一种清醒的自知,读读关于两性,婚姻,沟通的书,有些问题会豁然开朗。
2、不断成长,独立且情绪成熟
具惠善虽然多才多艺,但是她还是患有软骨病,她的思想远没有她的才华,那么独立。
一个人除了事业的成长,还要有精神的成长,情绪的成熟。
自己成熟,看问题更客观,也就不会在两性关系中患得患失。
一些人之所以过于敏感,恰是因为他看问题偏颇,给自己添堵,也给对方加气儿。
情绪逐渐成熟,相爱的双方不会被太多的负面情绪包裹,情感体验也会更愉悦。
3、欣赏与共情
每一个人都渴望被肯定。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对方,对方受到一种鼓舞,更愿意以爱来回应你。蔡少芬之所以不遗余力的夸老公张晋,就是深谙此道。
学会共情。 有时生活当中一些争执,往往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角度立场不同。倘若你能暂时跳出来,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受,说出他的感受,同时提出建设性意见,很多架也就吵不起来。
4、深度沟通
深度沟通,是在沟通的基础上深入,走进对方内心。
很多夫妻想要沟通解决问题,可画面常常是一方喋喋不休指责,另一方干脆冷暴力,置之不理。
这样的沟通只是流于形式,甚至让关系更加恶化。
我们需要做的是不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做沟通,而是在自己平静的时候做沟通。
先说出对方的感受,再抛出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诉求,自己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说不出来,那就写信,或者发邮件。
及时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在婚姻里很重要。男女思维有别,不要等着别人去猜,你以为的往往只是你以为的。
一段关系解体,只是暴露了一些问题,但愿他们能在这段关系中学习并成长,这样才不会白白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