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人与弃妇
在民国那段新旧思想交替的岁月里,新文人从长袍马褂,换上了西装。
他们追去自由与新鲜, 追去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他们身边媒妁之言的小脚女人,此刻显得那么的讽刺。
比如朱安,比如张琼华,她们在传统婚姻的束缚下,活成了一座地牢。
朱安等了鲁迅41年,孑然一身死去,张琼华等了郭沫若26年,然后笑看他带着新人归,继续等,等了68年,最终孤独死去。
这一生漫长的枯寂,煎熬,她们所经受的磨难,远比我们想象的惨烈。
徐志摩像个任性的孩子,追林徽因不成,又恋上有夫之妇陆小曼,徐志摩登报离婚,民国第一桩文明离婚案,张幼仪成了民国第一弃妇。
徐志摩张幼仪
只是张幼仪最终凤凰涅槃, 从无数人同情的目光里,变成了后来的女强人,连曾嘲笑她乡下土包子的徐志摩也刮目相看。
朱安,张琼华,张幼仪,她们都是时代的牺牲品。
一样是小脚女人与新文人,朱安与张琼华也活不成江东秀。
胡适与江东秀
朱安与张琼华,有的只是旧时代女人的压抑和隐忍,不似江东秀,一样的出身,她够泼辣,能拿刀震住要离婚的胡适,也能游刃有余地调度安排一切家务待客之事。
一样是弃妇,朱安,张琼华也活不成后来的张幼仪。
她们活在自己画的圈里,不敢走出去,也不知道走到哪里去。
她们有的,只能把漫长的等待当做此生的意义,那个人偶然施舍的一点温暖,当做此生的慰藉,直到死去。
比王宝钏还苦的张琼华
鲁迅骂郭沫若:典型的流氓加才子。
鲁迅骂郭沫若流氓,暗指郭沫若人品,尤其是郭沫若的感情史。
郭沫若
两位文坛巨擘,各领风骚谁也不服谁。
说起来这两个龙虎争斗的人,人生还颇有几分相似,尤其是很有婚姻和求学。
一样的学医,然后弃医从文, 一样的被包办婚姻,两位妻子活寡一样过了一生,孤独死去。
原配比王宝钏还苦,之后有了日本夫人安娜又始乱终弃,另娶于立群。
暂且不说两个人的掐架,只说对待原配的态度上,显然鲁迅先生落败。
郭沫若原配张琼华这个名字很少被提及。
她一生寂寞等待,与郭沫若至少能以朋友相待,因着郭沫若显赫的地位,在晚年也受到了政府的一些照顾和有待。
起初未恋爱过的郭沫若,听人说未婚妻也算大户人家,天足,识字,模样周正,人品能力一等一,他想象着她是空谷幽兰。
没想到结婚当天,一下轿,首先看见的是新娘的小脚。
待到揭开盖头的时候,看到的是新娘的猩猩鼻孔。
实话说,张琼华模样还算周正,鼻子也不是郭沫若所说的猩猩鼻子。
怀的希望太大,看到对方非如自己所想,也会不自觉把这种厌恶放大。
张琼华与婆婆
爱情始于颜值终究没错,如果朱安,张琼华是美人,是不是她们的男人就愿意停下脚步去培养一段感情,而不是匆匆离开?
婚后第五天,郭沫若出门去学,之后去了日本学医,26年没有回家。
郭沫若给家里写信,问候一圈,就是没有提及张琼华。
张琼华给他写信,他给弟弟写信让其转述,而不是亲自给她写信。
郭沫若的眼界与学识在不断上升,他与张琼华注定不可能继续了。
在日本期间,他结识了护士佐藤富子,为其取名为安娜,并与之结婚生子。
郭沫若与安娜
直到孩子生下来,郭沫若才在信里向二老禀明与安娜的事。
母亲亡故,郭沫若还是没有回来。
张琼华一直伺候公婆,守着她新婚时的屋子,屋子摆置一如结婚之时,她时常擦拭拂尘,在沙湾这个孤寂的小村子里一日日地熬着。
郭沫若回国,但他还是没有回到沙湾,他不知道怎么面对张琼华。
兄长曾给他提出两条路,一条是离婚,一条是二女和平共处, 郭沫若对此的回复是:休掉张琼华,我没有那么新,二女同居,我没那么旧,不新不旧只好这么过下去。
1939年身居要职的郭沫若第一次回到故乡。
张琼华日思夜想了26年的人回来了,他是郭沫若却是自己再也不认识的郭沫若。
这时的张琼华已年近50,从青丝等到了白发。
郭家欠张琼华一生的幸福,郭母临死前的遗言:他日八儿归来,必善视吾媳张氏,毋令失所。
郭沫若感念张琼华这么多年对父母的悉心照顾,要对张琼华行跪拜之礼,惊慌失措的张琼华慌忙阻止,郭沫若改为深深地鞠躬。
郭沫若一句:这些年,苦了你,我对不住你,让张琼华顿时泪流满面,无语凝噎。
多年苦涩落寞的等待,在这一刻竟不觉得委屈了。
女人都是如此吧?纵有委屈,但是当别人感念你的付出时,这委屈也不觉得委屈,甚至嚼出来点甜味。
郭沫若问张琼华是否怨恨自己,张琼华摇摇头:如果没有当年的出走,就没有今天如此显赫的郭沫若。
这一次重聚,两个人彻底敞开心扉,横在心里的结也就此打开。
做不成亲密爱人,那就退回到朋友地步,至少这样,这一生等待与付出也不是毫无意义。
03、
土改之后,张琼华失去土地,流落街头,靠卖小吃和小手工制品为生,艰难度日。
郭家侄儿给郭沫若写信言及婶婶现状,郭沫若每月定期邮寄15元生活费给张琼华,而且这个数字随物价上涨也跟着涨,他只希望能为他此生的亏欠做最力所能及的补偿。
郭沫若去世后,郭家人向国务院反映张琼华的情况,后由政府出面,每月给张琼华邮寄生活费。
1980年,90岁的张琼华走完了自己寂寞的一生。
郭沫若一生三位夫人,他不是一个专情的人,甚至可以说是渣。
连他自己的儿子也说他:于家庭,郭沫若是个罪人。
他的婚姻都是在没有和旧人断干净的情况下,又进入了一段婚姻。
郭沫若与安娜及孩子们
建国以后,郭沫若曾向毛泽东坦诚自己的重婚罪,毛泽东的答复是维持现状。
郭沫若对待感情不可谓不渣,张琼华一生为其守活寡等待。
在郭沫若死后,于立群自杀,曾为郭沫若受苦被日本宪兵拷打的安娜,活到了101岁。
郭沫若与于立群及孩子们
纵观张琼华,其一生都在等待。
也许等待是她唯一的活法。
她成了弃妇,是时代的错,也是男人自私的错。
那个时代,她们除了等待和苦熬没有别的路。
如果连希望都没有,她就真的死了。
每一种爱情模样,或飞蛾扑火,或痴情等待,在外人看来也许太傻,但是于当事人那是一种意义的存在。
只要后果受得住,那就无可厚非。
而今这个时代,对于婚姻,如果一开始就是错,与其在婚姻里挣扎,不如放手。
用不着一辈子的精神折磨,也不要用时不时的一点温情,让别人失望,希望,又绝望。
但愿每一个男子,可以善待对你深情的女子,因为这份深情太过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