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现代快报全媒体
近日,苏州张家港警方破获系列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案件,查扣动物制品200余件,其中不乏独角鲸、盔犀鸟、赤麋鹿、玳瑁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涉案价值超过1000万元。
警方查获的部分物件
两千公里外的走私案,牵出制售保护动物制品犯罪网
2019年6月,张家港市公安局接到四川省某市海关缉私分局线索,该局在办理一起走私珍贵动物制品案件时,发现一名张家港籍男子王某有重大嫌疑,要求警方协助侦查。
警方调查锁定,犯罪嫌疑人王某家住保税区(金港镇)某小区,随即前往实施抓捕。现场,民警的查获可谓触目惊心,除了图章、项链、珠串和刀叉等动物制品成品,王某的住处还有大量动物制品原料。经司法中心鉴定,警方查扣的物品为国家保护动物盔犀鸟、独角鲸、玳瑁等动物制品,价值40余万元。
寻找海外买手,在当地拍卖网站收购鲸牙等物件,采用快递包裹夹带的方式走私到国内,这是王某获取部分野生动物制品原料的方式,在频繁操作之下,王某最终进入了海关缉私部门的视野。
嫌疑人利用物流运输动物制品及原料
审讯中,民警发现除了从海外走私,王某在国内也有货源。倒卖野生动物制品原料、销售野生动物制品,成为王某获利的主要方式。至此,一个范围遍及全国多省的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的犯罪网络逐渐清晰。
堂而皇之网上销售,所售保护动物制品均用字母表示
麋鹿,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盔犀鸟、独角鲸,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名录。诸如此类本应被保护的珍稀动物,却被打造成珠串、摆件等各类“收藏品”,背后除了残忍的杀戮,更暗藏着暴利的驱动。
据查,2017年以来,王某从不同渠道收集野生动物制品或原料,转手倒卖赚取差价,或自己加工制成动物制品,以加收高昂加工费的方式售卖获利。以鲸牙为例,王某非法收购的独角鲸牙每克15元,制成鲸牙制品后出售,每克要加收近300元的加工费。鲸牙颗粒沉重,每次交易额都高达上万甚至数十万元。警方查明,王某数年间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制品的累计价值近500万元。
警方查扣的抹香鲸牙
“明知国家禁止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为了逃避打击,网络成为这类交易的首选平台。”办案民警介绍。聊天群、论坛、拍卖网等网络平台,将一群痴迷特殊“收藏品”的人集结到一起。2017年底,王某在网上找到一个交易野生动物制品的灰色角落。
据王某介绍,他在某专门拍卖古玩的网站开设店铺,打着拍卖古玩的名号,实则买卖野生动物制品。即便王某的网店没有发布所售物品的真实图片,甚至仅用DY(独角鲸牙)等字母缩写做实物介绍,也并不妨碍“内行”的主动上门。
警方收网捣毁犯罪网络,案值逾千万
从网上订货、线上支付,到物流配送,这种依赖通讯网络技术完成的远程非接触性犯罪,给警方的侦查带来不小的麻烦。核查每一笔交易流水,追踪物流最终去向,警方通过排查海量信息流,在固定证据链条的同时,对王某所售野生动物制品的来源和去向展开追查。
警方在嫌疑人王某住处查获动物制品
耗时数月缜密侦查,警方基本摸清了王某的收购、销售渠道,梳理出以犯罪嫌疑人张某、吴某等人为核心的供货商、买家。“这些人有的和王某一样,以倒卖或加工动物制品为生,有的则是为了收藏。”民警介绍,不同的需求在网络交易的助力下,串联成涉及全国多个省市的非法买卖野生动物制品链条。
嫌疑人用于加工动物制品的机器
2020年1月13日,张家港警方集结警力组成抓捕组,兵分多路奔赴广西、广东等多个省市,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奋战数日将10名犯罪嫌疑人收落网中。
在此次抓捕行动中,警方查扣到盔犀鸟、玳瑁等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共计200余件,涉案价值超过1000万元,彻底捣毁一个涉及全国多省的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犯罪网络。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王某因犯走私罪被判刑,犯罪嫌疑人张某、吴某等10人因涉嫌非法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仍在进一步侦办中。(本案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