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的情绪很容易受外面环境的影响,一件高兴的事情,会让自己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不一样,这份喜悦会由内而外地表现出来,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反之,一件不如意的事情,哪怕是一小件,都会影响自己整天的心情。
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看见有一些人,每天感觉生活很美好,感觉他的世界里,生活多姿多彩,快乐自在。
生活中那些所谓“快乐自在的人”,他们同样感受着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样样都有,为什么他们表现出来的是乐观积极向上的样子?其实,是因为每个人心里装的东西不一样。心存善念,自己的心是善的,感受到外界的事物也是善的;内心不善,感受到的人事物都是带着“恶意”,人很难快乐起来。
想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就会有疑问:“明明这件事情就是他做得不对,我生气发火不是很正常的吗?难道他做错事情,我心里怎么会生起善念啊?”
古人告诉我们八个字,可以解决我们生活当中所有不顺心的事。
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当人在反省自己的时候,内心是平静的,是谦和的,是安定的。
如果一味地抱怨指责,内心波动很强烈,会越来越浮躁,人很难升起善念,也感受不到快乐。
真正有德之人,并不是因为他的生活顺顺利利,而是因为他能用一颗平静的心,面对生活当中各种各样的事情。
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对舜王的故事都不陌生。舜王在很小的时候,他的亲生母亲就过世了,父亲又娶了一个后母,并生下一个弟弟,从此他的生活就没有快乐。他们三人想尽办法挑舜的毛病,甚至三番五次置舜于死地。可是舜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仍然能体贴父母,反省自己,是自己做得不好。他的心是平静的,后来不仅仅感化了顽固的父母,还做上了一国之君。成为二十四孝的首孝,至今被后人所传颂。
舜王的故事给人们很大启发,因为他没有抱怨,看见不顺心的事,第一个想的不是别人有没有做错,而是时刻反躬自省:我是不是没有做好?为什么父母不欢喜?一定是我哪里惹父母生气了,我还应该继续改进。
这是有德之人的心胸。人越有德行,越有修养,就越懂得反省自己。
古人对我们的教导是:责己要厚,责人要薄。也有一句话叫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和学习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下意识就会抱怨,这是人很容易有的情绪。但这个时候,就是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善心的时候。
常常要扪心自问:工作上的失误,生活中我们常常抱怨的事情,难道自己一点问题都没有吗?喜欢向外归因的人,心里总是充满了愤怒和抱怨,生活越来越糟;习惯内求的人不断完善自己,越变越好,越来越强大。人生是修行,修的是向内求。在反思中领悟,在改变中提升,人生才会不断往前。善于反省自己,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自律必修课。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但每个人都要拥有修正自我的能力和机会,要懂得反省自己的问题。真正对自己负责的人,会在反省当中认识自己,会在一次次遇见不如意的事情中见到自己不完美的一面,而不是一味地看见他人的过失,让自己的心里装满了抱怨,这些负能量的东西只会让自己的心变得不平静,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徒增烦恼。
所以想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增长自己的德行,学会用智慧看人看事看物,首先要学会不看他人过失,只问自己哪里做得不好,这是一个有德之人的样子,我们要用一只眼看世界,留另一只眼来审视自己,时刻检视和反省自我,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