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花一现皖南金星厂,年产万吨TNT,今残垣断壁,杂草疯长

2019-06-09   独家档案

位于安徽省东至县香隅镇南部联峰村的原金星化工厂,规划设计厂年产梯恩梯(TNT)1万吨,是整个上海后方化工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星厂职工撤回上海后,旧址被卖掉。

东至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地处皖江段南岸之首,东至由1959年东流、至德两县合并组建而得名,是国安徽省重要的印刷、机械、塑料、纺织、建材、化工中心基地。东至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位于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核心区域,襟江带湖,生态优美。

香隅镇位于东至县西南部,距县城22公里,同安庆市望江县隔江相望,与江西省彭泽县毗邻接壤,为八百里皖江南岸之首镇。香隅交通便利,皖赣省际公路贯穿全境,是通往黄山、庐山、九华山、小孤山和龙宫洞旅游的必经之地。

金星化工厂,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由上海硫酸厂等包建,军工代号“5305厂”,通讯地址“东至309信箱”,有数千名多职工家属,是上海“小三线”皖南企业中地理位置最西的企业之一,也是东至县生产火炸药的三家主体军工企业之一。

上海“小三线”建设横跨原香隅区合镇、建新、香口三个公社,整个上海后方化工区方圆近三十多公里,创建了红星、卫星、金星化工厂三个火炸药厂,以及配套的原料厂、305码头和船队、天山医院、通讯站、703供电所、683运输车队等。

按照规划设计,金星厂年产梯恩梯(TNT)1万吨、65%硫酸提浓装置能力4万吨、砂铁件加工能力100吨。

1976年7月,上海后方管理处改名为“上海市后方化学工业公司”,主管上海市后方化工区。

当地政府对上海“小三线”的工作非常支持,划拨1500亩土地,建“小三线”职工家属农场“化工五七农场”。作为回报,上海市化工局拨款10万元协助东至县建一座排灌站。

后来,金星厂所需钢材无法解决,化工区的两路电源供电极不正常,电压不稳,经常发生停电,造成事故多起,损失很大。

1975年9月,金星厂完成全部土建,部分车间试车,年内进行设备安装。但困难是缺少技术骨干,经上海市化工局请求,五机部向其调配67名有实际经验的技术干部和工人。

后来,金星厂已基本建成并水汽联动试车,1980年国家压缩国防项目,金星厂虽基本建成却未开工试车,而停建缓建,随后撤建。

1988年10月,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上海后方化工区直接移交给东至县,固定资产净值6800万元。

接收上海后方化工区后,东至县政府为重新开发新注入资金2720万元,启用原固定资产3200万元,职工有上千人。根据各厂的实际情况,进行妥善处理。

金星厂撤走后,厂由于设备老化,损耗相当高,改造起来得不偿失,后来被卖掉。如今,部分建筑成残垣断壁,铁门锈迹斑斑,周围杂草疯长。(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