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年的压岁钱怎么管?谁说了算?超过这一年龄,父母无权干涉

2023-01-25   母婴参考

原标题:孩子过年的压岁钱怎么管?谁说了算?超过这一年龄,父母无权干涉

孩子过年的压岁钱怎么管?谁说了算?超过这一年龄,父母无权干涉

过年期间,小孩都会有压岁钱傍身,不到一天就能实现“财富自由”。

原本以为,自己马上就能“脱非入欧”,随心所欲地买买买,结果钱还没在口袋捂热,就被父母狠心“夺去”,嘴上说着“代为保管”,自此却销身匿迹。

压岁钱被拿走,这应该是每个小孩的童年最大噩梦。小时候的我们,尚且没有还手之力,所以只能在暗地里生闷气,不敢有其它大动作。

可如今的小孩,他们从小混迹在互联网世界中,能接触到各种知识,父母再想从他们手中拿走压岁钱,可谓是“难上加难”。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我的压岁钱,我自己做主”

今年八岁的侄女,就通过自己的机智操作,从父母那拿走了“压岁钱”。

除夕夜那天,侄女收到了近三千的压岁钱,她高兴不已,像个小大人一样筹划着这笔钱的去向。

结果当天晚上,就被爸妈哄骗着先帮她收起来,经常刷短视频的她,一眼看穿的父母的套路,于是立马婉拒了父母。

对方一听女儿不愿配合,又开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女儿把压岁钱先交给自己,以免到时候被乱用。

谁知侄女义正言辞地说道:“民法典上都说了,满八岁的小孩可以自己保管压岁钱,我的压岁钱,我自己做主,父母无权干涉。”

谁知侄女义正言辞地说道:“民法典上都说了,满八岁的小孩可以自己保管压岁钱,我的压岁钱,我自己做主,父母无权干涉。”

并且列举了一大堆证据,还拿出了网络上一些大V科普的法条依据,让父母无话可说。

毫无疑问,这场压岁钱之争,侄女压倒性获胜,顺利拿到了压岁钱。不过为了保证安全,还是跟父母“约法三章”,确保不会轻易动用,每一笔开支都会记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孩子的压岁钱怎么管?谁说了算?

教育专家给出建议:管理孩子的压岁钱虽然属于家庭隐私,但处理这件事需要有“法治思维”,既要合乎情理,也要合乎法理。

至于该归谁管,谁说了算,专家提出“以八岁为年龄界限”是比较合适的:

未满八岁,压岁钱交给父母代为保管;

满八岁后,压岁钱可以给孩子自己保管,自己说了算。

未满八岁,压岁钱交给父母代为保管;

满八岁后,压岁钱可以给孩子自己保管,自己说了算。

之所以立下“八岁”的界限,其实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解释——

一是民法典有明确的规定:“八周岁是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的一个分界线。”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长辈给孩子压岁钱,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行为”,孩子接受以后,就拥有这笔钱的归属权。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长辈给孩子压岁钱,在法律上属于“赠与行为”,孩子接受以后,就拥有这笔钱的归属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已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仅能实施与其年龄和智力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涉及到购买贵重的大件用品或者大额打赏主播等行为,都需要先经过父母的同意才行。

二是孩子七八岁左右,正是开始拥有独立思想的时候,父母需要开始培养孩子的金钱观,让他们了解到如何金钱的价值、如何正确地使用金钱、如何平衡好开支和收入等等。

而做到这些的第一步便是让孩子拥有适当的金钱,先拥有才能学会使用,过年的压岁钱就是很好的契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如何支配自己的压岁钱。

从小接受这方面的灌输,才能让小孩未来更加坦然地面对金钱,不容易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而牺牲某些东西。

如何帮孩子合理地规划压岁钱?

综上所述,父母应该清楚,其实通过帮孩子合理地规划压岁钱,是对孩子进行财商教育的大好时机。

我们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将压岁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使用:

拿出50%,用来进行理财或者存储。由于小朋友需要用钱的地方不算太多,所以不妨给孩子们办理一个专门的银行卡,把这笔钱存起来,积少成多,让孩子体验存钱的快乐,学会勤俭节约。

当然,也可以用来买保险或者投资理财,让孩子体验赚钱的快乐,进一步提升财商。

拿出25%,用于日常的开销。平时买书、文具或者零食等小物件,可以从这笔钱里支取,并且做好记账的工作。通过花钱和记账,让孩子对金钱的购买力有更深的认知,也能满足孩子们的花钱欲望。

拿出最后的25%,用来应急。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应急意识,时刻存着一笔用来应急的钱,这样在关键的时刻可以救自己一命,不必低三下四地四处求人。

最后一定要告诫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们的意愿,无论是不是你们帮着孩子存钱,最终这笔压岁钱的去向,都要提前跟孩子们商量,在取得同意以后再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