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次饭吃一周,点不起外卖的年轻人开始自制“预制菜”

2023-08-12     简单心理

原标题:做一次饭吃一周,点不起外卖的年轻人开始自制“预制菜”

午饭如何解决,永远是打工人的一大痛点。

至少对于28岁的七七来说是这样。

七七在广州上班,公司不包午餐。有时候,她会选择靠外卖来填饱自己的肚子。可附近的外卖就那么几家。

对着那些已经背到滚瓜烂熟的外卖商家,每天想午饭要吃什么,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总感觉一道菜要么“昨天吃过了”,要么“大前天吃过了”。

而且在七七的公司附近,一顿相对比较卫生、知名度高、且有门店的外卖并不便宜,光是想吃饱,就要50元起步,加上有时候想点个下午茶,一天花个上百块也是常有的事。

至于那些价格低廉些的、20元左右的外卖,都产自三无小作坊。亲眼目睹过小作坊制作工序的七七,只觉得它们脏。

七七家住在城中村,巷子里的底商基本都是些小作坊。甚至有些外卖平台上赫赫有名的牌子,也悄咪咪地攒聚在这里。

印象中有一家轻食店,明明是外卖app上挂着漂亮照片的实体店,但每次七七途经这家店,映入她眼帘的,却是被油熏黑的墙壁、结着蜘蛛网的墙角,与从未打扫过的灰尘。轻食的蔬菜,被老板切好后直接塞进塑料袋里,像一袋垃圾一样扔在地上,老板养的狗,正在一圈一圈地围着那些食物打转。

还有一次,七七取完快递回家,穿过这些小作坊时,偶然瞥见一个大叔擤完鼻涕后抠了抠自己的屁股,然后就开始炒粉。目睹了这一切的七七再也没在外面吃过炒粉,想吃也只敢自己做。

卫生环境不透明,也是阻碍大多年轻人点外卖的原因。

视觉受到冲击的七七,觉得这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以前还会外卖的她,开始每天自己带饭。那时她还没有添置冰箱,只能上班前做好午、晚两顿的饭菜。后来入手了冰箱,她开始在前天晚上煮好第二天的饭菜,放到饭盒里,带到公司去。

做饭的次数越来越多,七七愈发觉得这是一件让人烦躁的事情——她当然不能只做饭,还要干很多杂事,洗菜、洗碗、洗锅,循环往复,一天不落。她总感觉自己下班后的时间都花在做饭上了。

每天早10晚7的工作,到家就得8点了,高强度工作了一天,又经历了长时间的通勤,回家之后,她只想洗个澡煲个剧。

01

一次性做好一周的饭,是不是也可以?

也在广州的加加,对此感同身受。

想要做一顿饭,她必须花上一定功夫去准备,“比如你做牛肉那些,买回来你要洗、要腌制,然后炒完又要洗碗、要收拾、倒垃圾,但你吃完饭你动都不想动。”尤其是到了夏天,一在厨房里做饭,加加就感觉自己进了蒸笼,每次开火都是一种煎熬。

转折发生在2020年,疫情的时候,七七被封在家里,每天过得日夜颠倒。就算是饿了,也不想去煮饭,只有饿到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才拖着沉重的身体走向厨房。长时间的三餐不固定,她萌生出了一个念头,先把饭菜煮好,放到冰箱里冻起来,到时候直接“叮”一下不就能吃了吗?先不管对身体好不好,起码能强迫自己按时吃三餐啊。

最初,七七会提前煮好两天的菜,过了一段时间,她觉得吃起来没什么异样,就开始提前煮一周的,吃起来也没差别,她又开始提前煮好两周的菜,直到现在。

几乎每个周日的晚上7点,七七都会待在厨房,花上2、3个小时的时间做好饭菜,并用在网上买的一次性饭盒分装,放进冰箱冻起来。和外面卖的预制菜没什么差别,还没有那么多的添加剂与调味料。

日剧《昨日的美食》剧照,图源网络

在菜品的选择上,七七没有筛选标准。只要想吃,并且食材能买到,就会做成预制菜。数量也没有限制,心情好的时候,她最多能煮7、8道菜。

去年,吃够了外卖和快餐的甜贝,也想改善一下自己的工作日伙食。

受限于工作性质,33岁的甜贝必须每天保持热情状态。疲于工作社交的她觉得如果自己带饭,可以免去一部分的“午餐社交”。

起初她像七七一样,每天早上做好饭去带。可每天做饭实在费时费力,她想“如果一次性把一周的米饭都蒸好(冻起来),是不是也可以?”尝试了没多久,她转念一想,“米饭都可以这样做,肉是不是也能这么做?”

而且,既然外卖都已经遍地预制菜了,为什么不能自己做预制菜呢?自己在家要如何做预制菜?一次做好一周的饭需要注意什么事项?详情欢迎进入“后浪研究所”公众号阅读全文——

阅读“预制菜”全文

后浪研究所

回复“预制菜”查看全文;

关于年轻人的议题,你还能在后浪研究所看到更多细分的讨论。

这里有一系列建立在年轻人真实回答基础上的数据向栏目,展示年轻人的新动向趋势。

都市男女的恋爱观,悄悄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未来,男生偏爱“开放式关系”,女生更想要“无性恋爱”。

一半男生分手后不删前任微信,但一半女生拒绝分手后做朋友。

3成00后男生想和姐姐谈恋爱,男生比女生更爱姐弟恋。

查看恋爱系列白皮书,持续follow现代人的最新生活方式。

后浪研究所 是我们的好朋友,也是为数不多我们坚持打开的公众号。

他们会持续产出有趣有料的原创内容,数据栏目、新职业挖掘、青年生活观察,告诉我们,年轻人还在关注着这些……

他们还写了什么?

你住过青旅吗?

一群涌入大城市找工作的年轻人,瞄上了70元一晚的青旅。

这里究竟是求职年轻人抱团取暖的桃花源,

还是拼命想逃离却无奈蜗居的牢笼?

葛慧21岁,没工作,手头紧,成为了青旅“钉子户”。

你听说过“假装上班”的全职妈妈吗?

jenny36岁,儿子不到2岁半,还是典型的高敏度小孩。

当孩子、丈夫、父母侵蚀掉全部的生活时,

她开始蓄谋已久的出逃,

筹备了一场逃离家庭、逃离孩子的“假装上班”计划。

你有想过离职去摆摊吗?

没有kpi、没有繁琐的规章制度,不必24小时随时待命。

29岁的西西从互联网大厂裸辞,

解锁天桥冰箱贴摊主新身份,开启了一场全新的摆摊之旅。

从月薪6k到月入3w,只需要500元本金。

听说这届年轻人都在偷偷搞副业?

“后浪研究所”发起了一场小调查,结果发现,

超四成的年轻人都有过副业经验,还有超一成的年轻人靠副业月入过万。

自媒体、电商、摆摊,俨然已成副业年轻人眼中的香饽饽。

获取更多副业搞钱独家秘籍,请查看后浪副业白皮书

关注后浪研究所,掌握第一手新青年情报,找到和你同频共振的年轻人。

看更多精彩内容

持续关注年轻人的“八卦”

*简单心理会不定期给大家推荐优质的公众号,非盈利性质。文章、图片以及其他内容均由对方提供。可以按照个人喜好关注,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更丰富的内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8a74232f7370f6eee22ff1761f5fb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