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造车“简单”,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24-05-28     列宁格勒保卫者

近些年,造车新势力入局汽车行业,通过新能源汽车掀起了腥风血雨。汽车号称工业上的皇冠,但现在好像给大家的感觉好像什么人都可以来造车了。特别是近日小米雷总在直播中提到造车的门槛比造手机低得多,可谓舆论一片哗然。

虽然不得不承认手机生产制造设计到芯片和系统等高精尖科技,但造车的难度也真的不小。雷总看似用时三年造车,但他的汽车新能源技术和研发团队,包括整套汽车生产需要的零配件体系都是各个品牌日积月累打下的坚实基础。没有中国汽车人一代一代的艰苦奋斗,哪敢想象如今国产品牌的强势崛起。

因此,就如广汽埃安的古总所言:“车辆关乎人的生命,人命关天,只有心怀对生命的敬畏,才能造好车。”手机坏了无非是财产损失,但车辆由于自身的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安全和质量是中国汽车人造车的第一要义。保证驾乘人员的人身安全,让驾驶者具备容错的概率,这才是中国一代一代汽车人需要传承下去的造车精神。

新能源情报分析网新闻组出品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441713f5ab2220012d1e6fba9f236e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