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寺与耒化塔
庆安寺位于临渭区交斜镇东堡村南,108国道公路南侧,建于司马炎咸宁五年,规模较大,曾是秦东有重要影响佛寺之一。庆安寺塔为寺内建筑,又名耒化塔,或镇风宝塔。人们习惯将其叫做雷峰塔。
庆安寺与耒化塔
耒化塔为方形九层楼阁式砖塔,高九层三十余米,有三十六券形门道。相传,此地原来有个黑风洞,长年刮黑风,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百姓苦不堪言。道教祖师张三丰为了镇风祛邪,借用神力用周围村子的牛魂,从山西拉到这里。原塔有十三层,拉到半路时听到鸡叫,将四层丢在黄河岸边,赶天亮前把剩余九层拉到此处。从此,这里风和日丽,百姓安居乐业。原有木塔梯可登临塔顶,四顾方圆百余里。同治年间回民起义焚烧其塔梯,寺殿建筑也毁于此时,以后未能重新恢复其寺,唯留孤塔一座。
耒化塔建于唐代,北宋天禧年间重修,华州大地震时塌毁,嘉靖三十七年又按原来模式重建。塔身南壁铭文记录道:“不幸值于我皇上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三更三点,地大震焉,前塔崩倒。当斯叶也,震风解龙,飞沙压镇,五尺之童,无不惊骇。”正是此碑文提供了华州大地震重要资料,所以庆安寺塔脱颖而出,成为了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交斜镇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位于交斜镇镇政府后院,是陕西境内较早出现的国军抗战纪念碑。为赵锡光率部在陕西休整、驻防期间,为纪念抗日牺牲的将士而建立。目前,在陕西还没有发现比此碑建立时间更早的抗战纪念碑。
交斜镇政府内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纪念碑原来是立在街道上,后来因为道路拓宽才搬迁到此。青石质,圆首,方座,通高2米,宽0.9米。碑首为双凤朝阳图案,上刻“胜利”二字。碑身楷书,上款“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七七抗战建国二周年”,中题“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下款“陆军第一军第一百六十七师师长赵锡光、副师长熊克念率全体官兵立”。
交斜镇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赵锡光为云南保山人,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一员大名鼎鼎的虎将。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时调任第一百六十七师中将师长。他率部在鹦鹉关死守24小时,又与日军激战一昼夜,撤退到陕西关中整训。期间兼负陕东河防任务,使日军不敢从河南经潼关侵入大西北。
赵锡光后来随陶峙岳到了新疆,解放战争时期率部起义,后任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第九军军长。不久,第二十二兵团成建制转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赵锡光任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兼任石河子城建处处长。(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临渭政协文史【看完记得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