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王子居住的胡城坡
由于雨水长期切割,崇凝塬上形成了数百条沟道,以及通往远近村镇的大坡。著名的胡城坡位于崇凝塬的北缘,神川塬紧东北、龙尾坡角下西偏北。汉时凶奴休屠王归降后筑城居住坡端南面,故称胡城坡。
匈奴休屠王统治区域,原在武威一带。前121年,浑邪王与休屠王投降汉朝,不料浑邪王中途反悔,杀掉休屠王。金日磾原是休屠王的太子,少年时与母亲阏氏、弟伦等投降汉朝后,被安排在胡城居住。今临渭区老城南十里的丰原镇,曾专门修建有休屠城。《长安志》记载,胡城坡在渭南县南一十五里。
金日磾最初在黄门养马,严于律己,尽忠职守。后来多次识破并挫败叛乱活动,一跃而成为首屈一指的朝廷重臣。武帝对他十分敬重,赐姓“金”。临终拜他为车骑将军,委托他与霍光共同辅佐少主汉昭帝。由此创建了“昭宣中兴”的大业。
金日磾封地在今固市一带,其墓位于蔺店镇蔺南村南,原封土呈覆斗形,底边长约54米,宽39米,高17米,上世纪七十年代夷平。如今渭北还有金氏陂、秺侯祠,蔺店过去叫金陂,可见其在渭之影响。
周处隐村除三害
临渭区崇凝镇西南方向二里处,有一个村名叫“隐村”。村西头曾有一道观,不知初建于何时,金代大定年间御赐其额曰“崇灵”,后称崇灵观或崇灵庙。目前观院已成为学校,院内角落有一块碑文斑驳的古碑,记载有“隐村”的来历。传说这里曾是西晋时期勇除三害、改邪归正的英雄周处隐居的地方。
崇凝镇
有一篇选自南北朝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的古文,名《周处》。描述他回头浪子的事迹,让人印象深刻。周处字子隐,三国时吴郡阳羡人。因连年兵灾,便举家西逃,来到渭南秦岭脚下。少年周处强悍蛮横,好争胜斗气。后来得知自己为人们所憎恨,成了地方三害之一,就有心改邪归正,为老百姓消除祸害。他在二郎山射死了经常吃人的猛虎,所以二郎山也叫伏兽山;又在河里斩杀了兴风作浪的蚊龙,蛟龙的血染红了河水,这河以后就叫赤水河。蛟龙沿河而下,到了渭河北岸露出了龙背,这地方就叫龙背。
在桥南镇东的清明山麓处也有一座纪念周处的庙宇,此为“周处庙”。清代每年阴历二月,这里有相当规模的春季“农贸会 ”。古会演大戏,有杂玩、杂耍助兴,长达一月之久。庙宇中的周处塑像前香火烟雾缭绕,爆竹响声不断,非常热闹。
隐村古时崇灵观
在临渭区崇凝镇西南的隐村,古时有一道观,不知初建于何时,金代大定年间御赐其额曰“崇灵”,后称崇灵观或崇灵庙。元世祖至元六年主持道士朱德明重加修葺,门人道士刘智成等立石记述其事。
崇灵观已折毁,《重修崇灵庙碑记》刻石碑身虽断裂为二,却幸存在隐村小学的校园里。据其所载,崇灵观“乃晋将周处子隐之祠。元康中,氐人齐万年反,命处征之,力战而殁,秦人思而祠之。”周处入晋后累官至御史中丞,后来出征齐万年,处境险恶,死得十分悲壮。关中人民对这位以死报国的将军产生了无限怀念之情。为他建立祠庙,岁时致祭,这大概就是隐村崇灵庙初建时的原由。所以在《重修崇灵庙碑记》里说:“秦人思而祠之。”又因为周处字子隐,所以“崇灵观”所在之村便也名曰“隐”村了。后来流传说周处当初曾隐居于此,故名隐村。
周处除三害的故事确实在渭南流传甚广,历来为当地父老所津津乐道。传说渭南县南有倒虎山,东有赤水河,这就是当年周处杀虎斩蛟之处。相传赤水河的水是被杀死的蛟龙血染红的,所以叫“赤水”。人们还在元象山北麓增建了周孝侯墓,周处庙故址在今桥南镇西南庙后村,其北距隐村约五里。在故县城西,渭水南岸,又建有周处祠堂。。(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临渭政协文史【看完记得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