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 数学启蒙《幼儿数学核心概念》-07 数据分析

2022-03-03     我叫娜塔莉

原标题:3-6岁 数学启蒙《幼儿数学核心概念》-07 数据分析

娜塔莉 精讲《牛津树》1.2w+ 家长的选择!

900+篇 免费伴读~

公号:娜塔莉小姐和马特先生

+V:nataliehuanglivecn

---------------------------------------------

今天继续和大家分享这本《幼儿数学核心概念》,一共9章:

1、集合:根据属性来定义组合

2、数感:发展有意义的对数量的感知

3、数数:不仅仅是 1、2、3

4、数运算:每个运算都蕴含一个故事

5、模式:识别重复性和规律性

6、测量:公平的比较

7、数据分析: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8、空间关系:定位我们周围的世界

9、图形:理解图形的概念

第七章 数据分析

提出问题,寻求答案

核心概念:

1. 收集数据的目的是回答那些答案不明确,不直接的问题

2. 数据表征的目的在于说明问题,而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取决于问题本身

3. 对局部数据进行比较,有助于预测整体情况

核心概念:1. 收集数据的目的是回答那些答案不明确,不直接的问题

这一个章节乍看上去好像离幼儿数学启蒙有点点遥远,但其实通过书中的案例,我发现了一些比较妙的思路。

书中用了清点失物的方式来计算哪种物品最容易丢失,涵盖帽子,围巾,手套等等,那么 让孩子来做统计有些困难,但是借助工具后就会简单很多,比如用套索的方式,来取得正确的数量,就是一个点数,一个在旁边套索或者套圈,通过清点套圈来获得这件物品的数量,准确率应该会更高。

核心概念:2. 数据表征的目的在于说明问题,而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取决于问题本身

当点数数量大的物品时,可以将物品进行分组,比如分成5个一组,从而更容易对较大数目的物品进行计数。用标记符来代替5的集合。可以通过画符号或者写 “正” 字的方式来统计。

对幼儿来说,思考并认识到 “真实的物品” 和数据结果之间的关系绝非易事。在幼儿熟悉的物品、想法和数据表征之间建立起的联系越紧密,幼儿就月可能认识到表格的意义,而不仅仅是觉得 “好神奇”。

核心概念:3. 对局部数据进行比较,有助于预测整体情况

幼儿园的秋游活动实践中,可以统计孩子采摘的果实,南瓜,山楂,那么统计的目的,可以是如何搭配接下来一周孩子们的三餐。也就是统计是一件目的的事情,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生。花在分析数据结果上的时间至少应该是搜集数据的两倍。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078e6907e86e8dbceaf9513bccb31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