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乾坤的秦献公,发布了一道政令,改变了秦国的国运

2023-12-25   一画书画

原标题:扭转乾坤的秦献公,发布了一道政令,改变了秦国的国运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废除了在秦国流传了300多年的人殉制度。秦献公是依靠奴隶主贵族的帮助才登上秦国国君之位的,为什么要冒着得罪这些贵族的风险,迫不及待地废除这项制度呢?原因有三:

一、秦献公曾长期流落民间,深知人殉制不得民心

秦献公父亲去世后,叔祖父赢悼子篡位成功,害怕留下后患,将年仅10岁的秦献公逐出宫墙,赶进陇西大山。从此秦献公开始了长达30年的流浪逃亡生活,在秦国境内,秦献公深彻地感受到底层民众对殉葬制的痛恨;到达魏国后,接受了先进文明的熏陶,秦献公对人殉制的弊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人殉制使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白白丧命,影响了秦国的发展

秦国的人殉制规模庞大,一次就要几十上百的青壮年奴隶陪葬;上行下效,宫室是这样,贵族也有样学样,损失了很多的青壮年劳动力。

《史记·秦本纪》记载:前667年,秦武公去世后,

初以人从死,从死者六十六人。

前621年秦穆公嬴任好去世时

三十九年,缪公卒,葬雍。从死者百七十七人,秦之良臣子舆氏三人名曰奄息、仲行、针虎,亦在从死之中。秦人哀之,为作歌黄鸟之诗。

秦穆公用了177人殉葬(考古发现,实际上有184人,可能是临时增加的),大大小小的奴隶主都在用人殉,人殉数量甚至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

盛行的人殉制造成了恶劣的后果:一是秦国劳动力数量上不去,生产跟不上;二是其他国家百姓不到秦国来,秦国封闭落后;三是民众情绪消极低落,缺乏安全感,害怕哪一天被主人拉去陪葬。

三、秦国的人殉制臭名昭著,天下士子视秦为虎狼之地,不肯入秦

陪葬秦穆公的,不但数量极大,而且还有战功赫赫的奄息、仲行、针虎三兄弟。子车氏的这三兄弟,都有百夫不挡之勇,曾为秦穆公扫西戎屡立战功,落得如此下场,百姓惋惜,创作了《黄鸟》这首挽歌: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秦国的贤者、有大功之臣都会被陪葬,谁还会到秦国来?谁还敢来?穆公之后,秦国沉沦了几百年,文化落后中原一大截,在外人眼里秦国就是粗鄙、野蛮的代名词。

孔子周游列国,很多国家都去过,就是没到秦国,反映了当时天下士子的普遍心态。秦献公在魏国多年,亲眼目睹了文化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上位后自然要废除这一陋规。

综上所述,人殉制影响了国家的发展,损害了国家的形象,故秦献公登位后要马上废除。